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基础是理顺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是家庭生活和谐、幸福的根。
孩子是夫妻双方共同爱育的结晶,是双方情感链接的纽带。但是,如果在关于孩子成长教导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那么,夫妻共同爱育的结晶、情感的纽带极有可能变成和谐、和睦夫妻生活的“绊脚石”。
亲子关系是人类生命延续的能量棒
人们常用:“血浓于水”“一衣带水”,比喻割舍不断的亲子纽带,亲子关系是生命之中存在最普遍的社会关系,是不容分割、不容选择、促进生命延续的纽带关系。一个新生命降生于世,他“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带来任何财富、不带任何主观思维意识,但是他们自降生之日起就带上了与父母亲子关系的纽带,也就是说人类婴儿是从割断脐带换上亲子关系纽带开始学习成长的。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如果将生命比作一项运动。那么,亲子关系更像是一场关于生命成长的接力赛,父辈将成长技艺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下去,真正的直至万世。
1、亲子关系是生命的基础
什么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父母与直系子女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是血缘上最近的直系亲人,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也是个人一切社会生活关系的基础。一个人可以与世界上其他同伴儿不存在任何其他关系,但是人一旦出生亲子关系就被“上天”注定了,亲子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唯一不可逆、不能经过双方约定同意之后才发生的关系。亲子关系起始于诞生新生命,终止于亲子关系中一方生命的离世。
亲子关系传承家族、血脉,这就是中国人普遍有重男轻女思维的症结。虽然,男女平等已早已成为社会共识,但是男性仍然不失为社会的主导者,男性相对于女性拥有更多工作时间、更强的体魄。稍早时候,某些生活技艺遵循传男不传女,如今也仍然遵循男娶、女嫁的婚姻传统,新生的孩子多随父姓等等。
2、亲子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亲子关系是滋生幸福人生的土壤。亲子关系,是生命之中第一层关系,此后的人际关系,大都是亲子关系之上的衍生。和谐亲子关系,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① 关系先于教育。我们常常说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可影响力从哪里来呢?没有接纳、尊重和理解的关系,就没有生命之间的连接;没有连接的生命,就无法构建稳固的关系;没有好的亲子关系,就没有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就没有好的教育。孩子不会向自己讨厌的人学习,他们只会被自己尊敬、信赖的父母滋养、唤醒、影响和熏陶,通过模仿、追随来吸收、内化父母的言行习惯,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② 关系包含教育。人们生活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爱呈现的过程,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秉持什么样的信念和原则,就会怎么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伴侣、朋友和生活。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来构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其它人际关系,不仅向孩子呈现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也传递了我们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格品质;
③ 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关系包含教育,良好的关系是教育教学开花结果的基础前提,且看众多粉丝因喜爱某人而模仿他们他们的言行、购买他们代言的产品,学生同样会因为崇拜某位老师而学好某项技能。哈佛大学曾经花费70多年时间追踪,找到占据“幸福”密码第一位的就是基于家庭、朋友和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个人所拥有的财富、权力或名望。
3、亲子关系是家庭幸福生活的基础
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距离,亲子关系就是所有社会关系之中最为亲密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唯一以血脉相传的关系、是唯一必须长久保持的三角关系【亲子关系是夫妻、父子、母子三种关系的集合体】、是唯一必须呆在同在一个屋檐下长时间生活的关系。
① 亲子关系是维系夫妻情感的纽带
有人说:“爱他就和他结婚,并共同养育一个孩子。”孩子是检验夫妻关系是否真实坚不可摧的“楔子”。孩子是夫妻生活中那个真正的“第三者”,而且还是夫妻两人共同请他来见证婚姻成果的。生活中时常会有妻子因为照料孩子的成长而忽视丈夫感情、因为夫妻双方对育儿观念不统一而发生家庭“战争”、因为孩子和某一方更亲而“争风吃醋”……这都是家庭和谐生活的“绊脚石”,是危害夫妻关系的“楔子”。所以,婚姻关系长久亲密必定要处理好与孩子这个“第三者”之间的关系,孩子就如同两人合伙制企业中的主营业务,这项业务该如何发展、谁主导?夫妻间必须协调一致。
常言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同居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菜、同养同育下一代,在关于孩子成长问题上理应做到同心协力,让孩子成为见证和谐社会生活的标杆。在关于孩子的成长教导上夫妻应采用统一的标准计量、用“同一个鼻孔出气”,切忌彼此为了与孩子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就在孩子面前“剥对方的洋葱”、揭对方的短处,在对方管教孩子的时候故意唱反调。夫妻共育孩子必须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孩子讲“我们认为……”
② 亲子关系是孝悌之根
正所谓:“你育我小、我养你老”“养儿防老”,亲子关系是建立在生命成长互助基础之上的,父母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无私的养育他们成长、成才、成人,最终唯一的诉求就是当父母老了能够有子女陪伴、照料,能够有子女养老、送终。生命最圆满的结局就是自己养育的儿女已经长大成人,他们能够延续建设社会未来的重任,能够在父母终老的时候送别最后一程。
俗话说:“父慈子孝”,孝悌的根本就是亲子关系。试想当孩子小的时候您对他粗暴或者您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不好,那么等到您老年的时候您的子女如何在生活中应对孝悌。有人说:“您感觉今天生活的不幸福,那是昨天努力的程度不够;您感觉孩子对您为尽孝,那是您昨天对待自己父母不够好或者未能与孩子建立适宜的亲子关系。”
③ 亲子关系是成长教育的基础
父母是引领孩子学习成长、成才、成人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唯一的终身导师。2019年春晚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几位家长为了给孩子占到最好的学习位置引发争执的故事,在父母那里一切都“为了孩子好”,似乎只要给孩子占据了有利的学习“位置”,孩子就能自然而然成为 “优等生”、就能赢得学习成长路上的“起跑线”,从此驶上学习成长的高速公路。但是,现实生活表明和谐、和睦的亲子关系才是助力每个孩子成长、成才、成人的根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