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一些高校出现大学生自我伤害,甚至自杀事件。这些悲剧令家长痛心,引社会关注。深究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为此,笔者认为高校要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就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今年上半年,笔者所在的心理教研室进行了一项抗挫能力测试,随机抽取大学一二三年级学生各100人进行调查,问卷从正反两方面设计30个对学生心理有直接影响的问题。结果显示,心理承受能力低,常有挫折感的占7% ;心理承受能力一般,虽能承受一些压力,但遇到大的打击,就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的占41% ;心理承受能力强,能在各种艰苦环境里保持旺盛斗志的占52%。这些数据说明有近半数学生相对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加以疏导、提高其抗挫能力,就有可能发生悲剧。也可以看出,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和必要。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教育部早在2011年就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8年又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可见,为符合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高校必须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学生就业难、竞争压力大等问题。如果再出学生轻生乃至犯罪事件,势必影响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同类同级学校中竞争力就会明显下降,从而影响学校发展。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提升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所有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身心健康,可从问卷来看,现在的学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调查统计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性别、所学专业的关系并不大,与家庭状况、祖辈身份、精神状态、人格特征关系紧密。具体表现在学习环境变化、学业受挫、恋爱失败、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可大体归为以下几类。

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人的过度关爱中长大,往往难以换位思考和理解别人。进入大学,不少人不能很快学会自理和适应集体生活,便会产生自卑、困惑、无助等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学生从农村到城市,由于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不适应,可能产生自卑、冷漠、孤僻等心理问题。

学业受挫带来的焦虑心理。从高中到大学,很多学生由高中的紧张状态到大学的放松状态,突然失去学习目标和方向,有时会出现逃课、逃学现象,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挂科。学业的受挫,自信的缺失,进而就会产生焦虑心理。随之,来自过级考试、职业证书考试等方面压力,导致一些学生处于超负荷状态,加重学生紧张、焦虑等症状。

恋爱问题带来的困惑烦恼。大学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心理和生理的不完全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因青春期的冲动,也会出现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现象,引起紧张、担忧、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或者因理想的恋爱观与现实情况发生矛盾,而陷入痛苦、迷惘、消沉之中,甚至情感破裂后产生报复心理。因没有恋爱而变得难耐孤独、烦躁、情绪不定的情况也时常出现。

人际关系问题导致孤独心理和自我封闭。大学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走到了一起,不同的风俗习惯常会导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孤独心理。一些大学生宁可在网络里诉说,也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更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说话,在现实中封闭自我。

三、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高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教育网络。

一要建立一套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学校要根据实际需求配备专(兼)职教师和心理咨询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学段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要制定分级分类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办法,明确各层级的责任,按照心理健康程度的轻重,分类对全校学生进行筛查,按照“红黄蓝”三级建立一人一档的心理健康档案,做到专人专管。

二要制定一套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学校教研室要依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加强案例研究和分析,建立一套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方案,对情感情绪、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性、完成学业、稳妥就业等心理困扰问题有明确的指导,教会学生适度释放情绪和压力。同时,还要成立心理咨询室,充分利用心理教师资源、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进行心理疏导,利用“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三要完善一套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跟踪监测的有效办法。班主任和辅导员要根据“红黄蓝”三级心理健康档案,分别做好对心理危机学生的跟踪监测,充分发挥班干部、宿舍长和宿管员的作用,对出现严重失眠、情绪异常、行为异常的学生早发现早干预,并及时报告,适时研判,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水平,从源头上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同时,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培养兴趣爱好和乐观品格,学会提高自我调解及自我抗压的能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4-11 下午10:00
下一篇 2022-04-11 下午10:02

相关推荐

  • 特别厌学怎么办小孩子爱玩手机

    小孩子爱玩手机,家长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事实上,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许多原因造成的,包括缺乏注意力、学习压力、孤独感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孩子克服这种问题。…

  • 如何对待网瘾变形记网瘾少年

    网瘾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网瘾少年常常表现出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网络等行为,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对于网瘾少年,我们需要采取积…

  • 不见人不上学不出门

    不见人不上学不出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校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突然生病或者家人有紧急情况,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暂时…

  • 叛逆期的父母很艰难

    叛逆期的父母很艰难 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他们开始进入叛逆期,这是一个让父母非常头疼的时期。孩子们开始逐渐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理解,而不是完全听从父…

  • 女孩叛逆期怎么办好呢

    女孩叛逆期是许多家长都会面临的挑战。这个时期的女孩通常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自我意识增强、与家长意见不合等行为,给家庭带来了不少困扰。那么,家长该怎么办呢? 1. 理解女孩叛逆期的特…

  • 1型糖尿病孩子抑郁

    1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尤其是对于那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需要更加密切的关注和照顾。然而,有时候这种关注和照顾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导致…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6-22
  • 孩子说自己患抑郁症

    孩子说自己患抑郁症 昨天的时候孩子正在上学,因为作业未完成,她想着一定要先复习,接下来可能是一些作业没有做完,那天她听了班主任的话,我陪着她在书房等着,离开,见她还没有复习,我就帮…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3-30
  • 因父母争吵抑郁了怎么办

    因父母争吵抑郁了怎么办 摘要:父母争吵是家庭中常见的问题,但可能会导致孩子感到不安、沮丧和抑郁。如果孩子因父母争吵而抑郁,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帮助他们。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6-09
  • 不说话不接触人是什么病

    不说话不接触人是什么病 不喜欢说话不喜欢交流可能是因孤独症、抑郁症等疾病所致。 1.孤独症:孤独症是发育障碍中常见的疾病,起病于婴幼儿时期。孤独症患者会出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回避…

    自闭 2022-04-03
  • 大学生返校时的高铁车厢能有多安静?网友曝光静音般的列车环境

    近日,随着多所高校开学,许多大学生纷纷踏上返程的高铁列车。令人惊讶的是,在网上分享的照片和留言中,许多网友表示返校列车内异常安静,堪比静音车厢。 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和讨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