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孩子要求看心理医生
面对问题,力不从心
去年疫情期间,女儿学校要求在家上网课。
那时她刚上初中,我担心她听网课不认真,就一直陪她一起听。
每当看到她走神或者没认真记笔记时,我会时不时地提醒她,次数多了后,女儿情绪也越来越烦躁。
某次,她又没记笔记,被爸爸发现后当场就训斥了她一顿。
而且爸爸不顾女儿的哭泣,当着她的面给老师打电话“告状”,从那以后,女儿逐渐叛逆起来,经常和我们闹别扭。
我和爸爸都是脾气比较急躁的人,那段时间,家里硝烟弥漫,争吵声就没停过,到最后根本没法和她沟通。
尽管如此,爸爸也还是会尽量和她沟通,可交谈之后情况也只是暂时变好,过几天就又回到原点,我们说什么她都要顶嘴。
网课结束后,学校终于开学了,原本我以为生活会回到正轨,可意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
女儿成绩严重下滑,变得郁郁寡欢,每天沉默不语,就算说话,也只是回应我们一个“嗯”,要么就是点头摇头,不愿和我们有过多的交流。
放学回家后,她一进门就跑回自己房间把门关上,到了吃饭的时候才出来,不论我们说什么她都不听,把心门关得死死的。
那段时间,我可以用崩溃来形容我的状态,我总是不停地问自己:以前我乖巧的女儿到底去哪儿了?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我甚至还想过要把她送去寄宿学校读书。
直到有一天,女儿主动提出要去看心理医生,当时我也没多想,就带她去了。
那次检查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我就放心地回了家,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觉得她过一阵心情就能好起来。
可又过了一段时间,女儿又找我说联系了一个心理机构的医生,她还想再去看看。
我其实打心底里对心理医生比较排斥,一直都觉得是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才会去看,可女儿不管,执意要去。
见她如此,我便通过另一个靠谱的渠道联系上了一个比较专业的心理医生,当时测试结果一出来赫然显示着我女儿有中度抑郁和中度焦虑。
医生当时给的建议是做催眠治疗,可女儿很排斥这个方式,所以之后的治疗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不过当时医生说了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妈妈的焦虑比孩子还严重。”
那一刻我感觉犹如当头一棒,我猛然意识到女儿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可我担心她受到伤害,把她抓得紧紧的。
在这之后,我尝试着放手,让女儿有自己的空间,即便这样也没有让女儿有好转。
随后我利用周末时间,学习了大量与心理相关的知识,也了解到青春期孩子的特征,我慢慢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女儿的关系也有所缓和,起码能正常沟通了。
然而治标不治本,当女儿顶嘴时,我心里面还是很难受,可为了她,我一直选择忍耐。
我感觉我和女儿之间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一想到她要面临的中考,我变得很焦虑,情绪也越来越难平衡。
家庭教育,找到方向
某天,通过朋友分享,我抱着尝试的心态,加入了《焦虑妈妈变形计》的训练营中。
经过我不断地学习,还有伙伴们的分享与陪伴,我逐渐对家庭教育有了感觉,也总结反思了不少教育方法。
首先就是情绪管理。当情绪来临之时,我会先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在这过程中,我会让自己冷静下来并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接下来才能冷静地面对女儿,接纳女儿的情绪。
在不断地践行尝试中,我成功多次避免了和女儿发生冲突,也没有累积自己的情绪。
第二是“341肯定法”的运用。我改变了过去对女儿多批评、少表扬的观念,开始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肯定。
我会从身份层入手,给她贴“标签”。
以前,女儿玩手机上瘾,我会不停地问:“你作业写完了吗?”
现在我会说:“我相信你是个好孩子,一定有自己的规划。”
当女儿得到更多肯定之后,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亲情链接也加强了不少。
以前,当我问她和朋友之间的趣事,她总是嘲笑我,说我八卦,可现在都会主动和我分享她在学校和朋友们发生的趣事了。
而在她讲述时,我做到了认真倾听,不批评、不评判。
第三是深刻了解女儿的性格特点,从她的性格中发掘天赋优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当我发现她更适合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后,我尽量会给她创造这些条件。
第四就是接纳。以前,我总是担心女儿的成绩排名靠后,每次一看到发下来的成绩表,要是不理想,我心里就像下了雨一样灰暗。
自从我学习“0-100接纳法”后,在看待成绩这回事上,我有了新的角度。
女儿虽然不是学霸类型,成绩不是名列前茅,可她也不是学渣啊,平时排名中等偏上,这已经十分可喜了。
我再也不过多干涉她的学习,而是给她自己做主的权利,让她来安排,哪怕是错了,我也不会责怪她,因为这也是一次经验。
当我将学到的这些内容运用到女儿身上后,她和我关系越来越亲近,家里也渐渐变成了欢声笑语的温暖“小窝”。
这次期末考试的前两天,她没有任何复习,完全是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见她如此,我也坦然接受,毕竟学习是她自己的事情。
对我来说,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和健全的人格比成绩更重。
不过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让人惊喜万分:她考出了最理想的一次成绩,甚至一脚迈进了班级前十名!
以前女儿一直自信心不足,从没想过自己还能考进班级前十。这次连最弱的英语,都进步了20分。
当我收到她发来的信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喜悦:“我又可以了!”
看到这句话,我明白,她又重新找回了自信!
“亲情第一,人格第二,知识第三,按次序进行,一个都不能少。”
我认识到,中考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这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段旅程而已。
以前我总在思考:我希望女儿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学习我才发现,应该让她自己思考她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将来她要做什么,都是她自己的事。我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她幸福生活的能力。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解决一切冲突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养树先养根,养人先养心。
学习家庭教育后,我和女儿的亲情链接越来越深,现在她会主动抱抱我,拉着我的手一起走,这要是放在一年前,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现在,我会给予女儿信任,并不再给她传递焦虑,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女儿成长。
女儿即将升入初三,虽然在成长的道路上会发生分歧,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努力学习,可以更好地引领孩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