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案列
【经典案例01】
父母们请谨慎使用权威
“你给我报那么多辅导班,你厚颜无耻,说是为我好,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孩子气冲冲的对着妈妈说。这位家长说体会到当家长的悲哀和失败越来越难沟通谈不上感恩简直就是仇人一样这是养了一只狼吗??
“我怕不管,他会放纵、学坏、不学习了、没规矩了……,孩子参加辅导班后成绩也确实提高了。为什么还这样对我?”
孩子在抵抗无效,如果屈从于父母的威胁,的确也体会到了努力后的成就感和喜悦。这只是表面上的喜悦,而把委屈和愤怒转移了。这个“努力”,并不是由孩子的“自我”来完成的,所以成功的喜悦也是不完全的,但所同时带来的委屈和愤怒却没有办法转移到别处去的,它们会一直存在,直到把它解决掉。
他的开心是因为他终于做到了妈妈要他做的事情,他如果有“成就感”,那是因为他“成功地满足了妈妈的要求”。这是很可悲的。他一生是他自己的,不是妈妈的。亲子导师说:一个孩子为了可以获得父母的关注和爱,我们开始成为了“某个人”,成为了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因此就在“becoming”里轮回!为了证明自己值得被重视,我们对自己本性中的
独一无二”视而不见,却全力去追寻因比较而获的“No.1第一”。为了逃避内在的低价值感和空虚感,我们要成为一个在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因失去存在的价值感,内在深处没有安全感,因此就用金钱、权利来让自己变得看起来安全!
安全感和满足感都是外在无法给予和替代的!生命中所有的品质,只有在内在唤醒存在的价值感进入本质时,即会自然呈现!
显而易见的,对孩子的一生来说,妈妈逼迫孩子的方式最终会使孩子失去了自己。
【经典案例02】
为孩子创造真正爱的氛围
一次沙龙的时候,一个家长的分享让我很惊讶,“我买了宝贝喜欢的东西,就会问她,妈妈给你买礼物了,你可以做些什么呢,孩子回答:那我就背唐诗给妈妈听。”妈妈听了很高兴。“不过现在孩子没有奖励就不会去做事情了。”这位妈妈也一脸的无奈。
当听到这样的案例,我感觉内心有些替这个妈妈着急,“为什么你给宝贝买礼物了,就要求她要去做些什么呢?这样的话你孩子从内心深处一定很难感受你对她的爱。至于孩子要有奖励才去做,那就是你平时这样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啊!”“可是,她要我买东西给她啊?”那我就更纳闷了:“孩子有需求是很正常的啊,如果你觉得买的这个东西并不过分,为什么不买给她呢?假设你给你的一个知心朋友买了一份礼物,你会对她说:我给你买礼物了,你给我什么呢?相信你不会这么做吧?”这位妈妈无语了。
长期这样下去,孩子一定会感受到:我要得到妈妈的爱,我就要去做些什么。内在的不安全感和缺乏感及低价值感估计要影响到成年了。我很欣赏有一位家长的做法:孩子考了一百分,很开心的告诉妈妈,然后问妈妈,我这次考得好,你可不可以带我去迪士尼玩呀。妈妈回答:你考了一百分,妈妈也很开心,不过不管你有没有考一百分,妈妈都会带你去的,妈妈带你去不是因为你考了一百分,是妈妈爱你,妈妈也喜欢和你一起出去玩。
亲子导师经常说:真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我爱你,是因为你就是你,我不会因为我付出了我的爱,就期待你变成我想要的样子,这不是真正的爱,是带有操控的爱,是有目的性的爱。
让我们放下期待,放下要求,创造真正爱的氛围!
【经典案例03】
学会聆听孩子
你会聆听你的孩子吗?你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敏锐的体会孩子当下的感受吗?平时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你是说的多,还是听的多?
积极聆听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它能够帮助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理清思路,协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当然不仅仅运用于和孩子的沟通。积极聆听的理论部分很简单,课程中会有大量实操练习,因为真正去掌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沟通的固有模式已有几十年,一下改变说话的方式需要勇气和下定决心。
如何掌握积极聆听?首先作为父母的我们,当孩子有困惑有苦恼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能够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是前提,深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经历种种挑战,这是必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人生课题要去做,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才会接纳,不然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家长很焦虑,很着急,只想去给到他建议,方法,教导……根本无法聆听到孩子内在的声音,甚至有的家长自己变得很有情绪了,只会去批评和指责,本来没有多大问题都成大问题了。
今天一个妈妈和分享:“晚上周二下午去接儿子,儿子的班主任看到我,说我儿子最近进步挺大的,英语课认真了很多,能听课了,也能积极回答。我和儿子都挺高兴的,去了图书馆出来,碰到了数学老师,数学老师一看到,那脸色的表情我都没办法形容,我知道肯定又要告状了,她说你家孩子呀,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呀,你说你上课又不听,作业又不写。我说刚才英语老师还表扬来着,怎么数学课又不听了,老师马上说,什么呀,从来就没听过,作业怎么都不肯写,我捻他出去也没用。你们家长赶快想办法呀。儿子都快哭了,转过脸在抹眼泪。睡觉的时候,讲完故事了,我问儿子今天老师说你,你什么感受,儿子想都不想,说我真想杀了数学老师。“我当时很震惊,老师那么说他两句,他就说想杀了老师,你说是我小题大做了,还是这是他的真实想法呀,要是真实想法那就太可怕了,现在还小,要是上初中,还真是指不定就干出这种事来。”
其实,孩子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需要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发泄出自己的情绪,老师的话语已经深深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他内在压抑了愤怒,如果作为父母,我们不懂得同理他,不懂得聆听他,那么他的无助,他的恐惧,他的不安全感真的有一天会爆发出来不可收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