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严重

心理疾病严重

中国精神障碍到底有多少人?

前段时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在线研究文章,告诉了我们答案。

这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开始于2012年,涉及了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和药物使用障碍、精神分裂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老年期痴呆,共7种类别。

除去老年期痴呆,6类精神障碍的加权终生患病率为16.6%,也就是说,在我国近14亿人口中,有2.3亿人(七分之一人)在他们的一生中会得这六类精神障碍疾病中的一种或几种,相较前两次数据增长较大。

那么心理精神障碍有多少种呢?

在最初的精神病诊断中,还保留着对弗洛伊德观念的一些参考。例如,DSM-Ⅰ中对焦虑的描述为“由人格内部的威胁所产生”。按照这个描述,焦虑症状只能由患者自己陈述,几乎无法诊断。

后来随着精神病学的发展,人们在对于这方面了解开始深入,他们发现同样一种症状可能有不同的问题,渐渐地诊断中开始抛弃弗洛伊德思想,开始接受一个精神科医生的观点,而且业内留下了一段很经典的话:“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是不同的综合征,它们有不同的症状表现,也可能有不同的成因”。

后来DSM诊断逐渐从一个几十页小册子演变为一个厚达像字典的一本书籍,整整一代深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开始走进精神病诊所。

那么像字典般多的诊断类目我们是否可以按照症状轻重区分呢?

答案是当然可以!

之前人社部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中就明确要求学员可以区分: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以及精神病性心理问题。

其实这个就大致将心理精神障碍作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区分。

接下来我这里就给大家具体讲一讲这些不同问题的不同区分方法以及解决办法吧。

一般性心理问题

首先根据人社部心理咨询师教材中定义,一般性心理问题要由具体事情影响,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时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其次,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第三,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第四,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解决方法:如果不是特别痛苦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学技巧和心理自助方法自我解决,若还无法解决可以尽快寻找专业心理老师和咨询师的帮助。

一般性心理问题一般不需要药物的解决。

严重性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大多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而且严重性心理问题大多数人都无法通过自我调整解决,这里的内容泛化指由最初的痛苦问题泛化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比如一个人一开始担心是否老师会不喜欢自己,慢慢开始担心是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欢自己了。

严重心理问题解决必须通过专业人士的帮助,这里应该最先想到心理咨询师的求助。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大多数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严重一些甚至应该寻求精神科的帮助。

神经症

一般神经症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诸如焦虑症、强迫症甚至部分抑郁症诊断种类都可以归为这一类中。

在神经症的困惑中,我们有时候已经无法理解了,比如一些强迫症患者会总是担心诸如灯会不会掉下来,自己会不会成为同性恋等这样杞人忧天的问题。

但是神经症患者一般还是属于正常人的范畴,他们不会伤人也不会出现诸如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而且他们也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自我功能还是存在,不过社会化会遭受严重损害,临床主诉也会听到他们的痛苦不堪。

解决神经症问题的时候,更多患者应该主动寻求精神科的帮助,必要要辅助心理咨询。

人格障碍

在DSM-5精神病学诊断中,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了个体文化背景预期的内心体验和行为的持久模式,是泛化和缺乏弹性的,起病于青少年或早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稳定,并导致个体的痛苦或损害。诊断人格障碍需要的两个决定因素是人格功能损害水平的评估和病理性人格特质的评估。

人格障碍作为正常和不正常之间的一种诊断,虽然人格障碍患者不像精神病患者那样的不正常,但是有些时候人们会明显感到和人格障碍患者交流和相处的困难。

一般人格障碍诊断标准:

  1. 明显偏离了个体文化被禁预期的内心体验和行为的持久模式,表现为下列2项(或更多)症状:
  2. 1、认知(即对自我、他人和事件的感知和解释方式)。
  3. 2、情感(即情绪反映的范围、强度、不稳定性和恰当性)。
  4. 3、人际关系功能。冲动控制。
  5. 这种持久的心理行为模式是缺乏弹性和广泛的,设计个人和社交场合的诸多方面。
  6. 这种持久的心理行为模式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它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7. 这种持久的心理行为模式在长时间内是稳定不变的,发生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时期或成年早期。
  8. 这种持久的心理行为模式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结果来更好的解释。
  9. 这种持久的心理行为模式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头部外伤)。

人格障碍患者有时候解决需要的时间会更长,往往在解决人格障碍的时候患者一定要由耐心,这里一般而言药物治疗难以改变人格结构,但在出现异常应激和情绪反应时少量用药仍有帮助。一般不主张长期应用和常规使用,因远期效果难以肯定。

人格障碍者一般不会主动求医,常常是在和环境及社会发生冲突而感到痛苦或出现情绪睡眠方面的症状时非常“无奈”地到医院就诊。医生与患者通过深入接触,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其认识个性缺陷之所在,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对其出现的积极变化予以鼓励和强化。

人格障碍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矫正不良习惯。直接改变患者的行为具有相当困难,但可以让患者尽可能避免暴露在诱发不良行为的处境之中。如攻击性强的人并非在任何场合都出现攻击行为,羞涩忸怩的人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怕羞。找到激发异常行为的场合或因素对于处理和预防有重要意义。如强迫性人格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可以让其从事紧张程度不高、责任比较宽松的工作。此外,要避免不成功的暗示,提供更多的发展正常人格的机会。

精神病

与其他生物不同,人类要不断获取对自我的认识。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自我怀疑,甚至放弃自我,进而超越自我或迷失自我。

当我们在没有支持和理解的环境中迷失太久时,可能会不再表达情感或选择忍耐,这会变成抑郁。又或者我们勇敢地选择继续战斗下去,可能会成为躁狂。

迷失自我的人,也可能会失去与他人之间的界限,这会导致对环境中的客体和他人的感知觉发生变化,思维会变得没有逻辑。如果这样的体验持续一段时间,就会被称为精神病(Psychosis)。这些被称为精神病的人就像来自于另外一个星球的外星人,不再以人类典型的方式生活。

精神病作为心理精神障碍中最严重的障碍,很多时候大家对于精神病的印象就是可怕、怪异的。

精神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我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危机和障碍。有时候他人甚至都发现不了我们有什么变化,但是内在的自我已经不再是从前的自己。精神疾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器质性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物理辐射及环境化学因素等。

精神病人的症状分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打人毁物、大喊大骂等,而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人则很少出现吵闹、毁物或攻击他人的行为。以阳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也不是每天都出现上述行为,只有在发病期间才会出现叫喊、打人或毁物行为。

由于精神病人多数缺乏自知力和现实检验能力,所以如果家中发现有类似的精神疾病患者,一定要及时送到精神专科医院就医,不能拖延,时间越长,病情将会越来越严重。

精神疾病的康复,不仅是症状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回归社会,而回归社会需要的是社会的认同和接纳。

以上就是我个人列出关于精神心理障碍由轻到重的区分,最后想和大家说:

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遭遇挫折,如学习压力、考试升职、职业发展、婚恋情感、人际关系、亲子教育、自我认知等,都可能让您感到烦恼和痛苦,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

(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精神病性症状的表现形式、持续时间和出现的频率在不同人身上和不同阶段有着巨大的差异。没有一个人完全是病态的或健康的。

所以出现问题,我们一定要积极面对,精神问题虽然不会像生理疾病那样可能危害身体甚至生命,可是却会让我们的生活幸福度大大降低,这里我们只有解决问题才有可能重获幸福快乐人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4-04 下午5:42
下一篇 2022-04-04 下午5:45

相关推荐

  • 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有哪些

    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游戏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娱乐和消遣,也给人们带来了社交和成就感。但是,如果人们沉迷于网络游戏,…

  • 不迁户怎样可以上学

    不迁户怎样可以上学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许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接受教育,选择将家庭住址迁到城市中心或热门教育区域。然而,对于一些不迁户而言,他们该如何让孩子…

  • 拖延症培训(拖延症休学)

    拖延症休学 近年来,拖延症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人都会有拖延症,即使是一些看起来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常常会被推迟到最后一刻。有些人甚至因为拖延症而休学,这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

  • 不上学更辛苦

    不上学更辛苦 上学是一种传统,也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上学是否还是最轻松的事情? 事实上,不上学并不意味着轻松。在这个时代,我们必…

  • 网瘾禁小孩不学习爱玩游戏

    网瘾禁小孩不学习爱玩游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许多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不爱学习,甚至出现了网瘾问题。网瘾不仅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

  • 父母不重视孩子身体健康

    父母不重视孩子身体健康,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父母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孩子身体健康对他们的未来和幸福至关重要。虽然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棘手,但如果不加以解决,它可能会对孩子的健…

  • 男孩子最爱玩的游戏孩子高三还玩手机

    男孩子最爱玩的游戏孩子高三还玩手机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生命体,我并不了解所有男孩子喜欢的游戏,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一些比较常见的游戏类型,以及为什么这些游戏可能会吸引男孩子的兴趣。 点咨…

  • 心理健康专题图书推荐

    心理健康专题图书推荐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心理健康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健康,我们推荐一些心理健康专题图书…

  • 不上学的同学过得都比我好

    上学,我们被教导要努力学习,将来才能获得成功。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那些不上学的同学反而过得比我们还要好。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不上学的同学是因为没有学习的天赋或者没有学习的兴…

  • 更年期撞上青春期

    一、青春期 青春期,少男少女们第一性征基本成熟,第二性征开始发育,这个时期的少男少女,性激素水平还不稳定,心智还不成熟,但又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爱听父母的唠叨,而表现的不像小时候那…

    2022-05-18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