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属几级残疾
由于压力或愉快的事件,情绪波动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但是,严重和持续的情绪波动会导致心理困扰和行为障碍,可能是潜在的情感障碍的症状。情感障碍的分类范围从单相抑郁障碍到I型和II型双相情感障碍。
Falret在19世纪50年代将双相情感障碍描述为一种独特的实体。在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双相情感障碍和相关情感障碍”包括双相情感障碍II型、I型和循环性精神障碍。不符合典型亚型的症状被纳入“其他特定的双相性相关疾病”类别中。最近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也包括了双相情感障碍的部分。
- 区分双相情感障碍与其他情感障碍的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它们可能与抑郁发作交替出现。
- 双相I型障碍的定义是出现明显的躁狂发作,并表现出一系列症状,包括过度自信、傲慢、健谈、极度放松、易怒、睡眠需求减少和情绪高涨。多达75%的躁狂发作会出现诸如妄想和幻觉之类的精神病症状,任何严重程度的发作都可能损害心理社会功能,以至于需要住院治疗。
- 双相II型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抑郁发作,但同时伴有轻躁狂。生活轨迹中出现至少一次轻躁发作就被认为与双相II型精神障碍的诊断是一致的。
- 循环性精神障碍的特征是反复出现的抑郁和轻躁状态,持续至少2年,不符合主要情感发作的诊断阈值。
在情绪高涨时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也可能会因抑郁症状而自相矛盾。根据DSM-5,症状至少要持续1周才能确诊为躁狂发作,或者至少2周才能确诊为抑郁症发作。然而,这些持续时间是任意的,没有生物学基础。
双相情感障碍通常发生在20岁左右。起病越早,预后往往越差;治疗延迟时间越长,抑郁发作越严重,并发焦虑和物质使用障碍的发病率越高。双相情感障碍的首发症状通常是抑郁,对于大多数双相I型或双相II型患者来说,在整个病程中抑郁发作比躁狂或轻躁发作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由于这个原因,双相情感障碍经常被误诊为重度抑郁症。
然而,也有证据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双相情感障碍可能被过度诊断,特别是当临床医生仅仅依靠自我报告的筛查工具时,因为有证据表明筛查工具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有很高的假阳性率。在多达三分之一的患者中,双相情感障碍直到出现症状10年后才被诊断出来。
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
双相情感障碍在全球所有疾病中排名第17位,是主要的残疾来源。世界精神健康调查组织报告说,双相情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和12个月患病率分别为2.4%和1.5%。
患病率因国家而异,可能是由于方法问题和文化差异。例如,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显示,中国双相情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11%。男性和女性I型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相似,而女性 II 型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更高。
在观察性研究中,一些非精神病学的医学和社会学条件已被确定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危险因素,尽管这些发现中很少有高质量的证据支持。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肠易激综合征、童年逆境和双相情感障碍之间存在初步的联系。
由于双相情感障碍通常首先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期,因此,发育、教育和职业通常受到不利影响。急性发作或缓解期的认知和心理社会功能障碍加重了这些问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