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倾向是自闭症吗
人们往往会将自闭症当成自闭性人格,而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有太大的差别,严格意义上说自闭症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导致的器质性病变。被归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高功能的自闭症在成年以后会发展为艾斯伯格症。但大部分自闭症患者在成年以后生活不能自理,就好比是李连杰的电影《海洋天堂》里面的大福!
因为真正的自闭症是一种器质性病变。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所致。在三岁的时候就有端倪。比如不愿意跟人做眼神的接触,没有情感的互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比较显著的生理特征。主要表现的是不能有正常的社交能力跟沟通能力,单一刻板的兴趣跟行为模式,因此很难与他人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所以他们一直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因此病症也称之为孤独症。虽然有心理层面的因素,但心理因素并不占绝大多数!
相比之下自闭性人格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当中,比如说社交恐惧症,比如说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一个人从心理问题的泥沼中爬出来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性格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最大的一点就是:自闭型人格。我们知道人格是内在心理的外在反映。自闭型人格的心理逻辑就是:在别人还没有拒绝自己之前就先拒绝别人。往往大部分人认为的自闭症,很可能是自闭型人格,如果是真的自闭症的话,你就不会意识到自己是自闭症。
自闭型人格有心理发展过程,在意识疗法自我心理疗愈体系里面提到自闭型人格它往往出现在各种神经症当中。比如社交恐惧症当中就会表现出典型的自闭性人格。当然这种人格的形成,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经过心理长期的发展演变而来。在神经症当中的人们往往自视甚高,他们不会屈就于别人的意识,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就会自命不凡但是随之会受到挫败,这种挫败感促使转而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于是他们试着去讨好外界,以求获得别人的认同感。
这是出于安全感的需求。当一个人作为个体,现在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会感觉到非常不安全,这也是人类进化后所保留的潜意识层面的心理,人们渴望过群居生活,希望在群体里面获得认同感,但这种认同感是为了牺牲自我为代价的,一个人同流于意识的时候,会感觉非常的安全,当个体意识跟群体意识发生冲突的时候,内心就会导致强烈的波动跟冲突,这也是心理问题的主要的原因。
在意识疗法里面提到,安全感的需求始终是神经症的核心,为了安全的需求,所以会抛弃真实的自我,从自命不凡转向委曲求全。为的就是让自己获得安全感,特别在社交恐惧症当中。我们恐惧的不是别的,正是别人的不接纳,这种不接纳而导致的不安全感驱使我们去讨好他人,所以表现出来的那种讨好型人格。是神经症心理发展的第2个阶段。
很自然的,你会发现你既讨好不了他人,也会为难了自己。在这两种矛盾心理夹攻之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进退失据,左右为难,再在行动上接下来就是张口结舌,不知所措,汗流浃背,甚至会将别人某一个特定的动作,通过头脑思维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别人的咳嗽或者别人眼神的对视,都会让自己感到极度的不自然,让心身处在极度分裂当中。这种痛苦的体验并不是每个人都感同身受,当然处在这种状态下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自锁心房,表现出来的就是自闭型人格。
自闭型人格并不是不想跟人打交道,而是为了防范来自他人伤害的自我防御机制,交往是最大的威胁,这种心理的内向又不太一样,内向的人可以跟自己很好的相处在当下,而自闭性人格的人内心的冲突就在于他没法与当下渴望的人际交往,同时又没有人际交往的能力,所以才导致内心极大的痛苦和冲突。
意识疗法里面对于自闭性人格的心理是这样解读的:由于害怕别人一再的拒绝,那么我在别人拒绝我之前,我首先就表现出拒绝。这也是自我的心理保护机制,这种保护机制的核心就是让自己获得终极的安全感。所以你会发现,所谓的自闭型人格,并不是绝对的。他在熟悉的朋友面前他并不会有这种自闭性格,也不会出现社交恐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