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残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很多青少年出现过自伤、自残行为,比如用小刀、玻璃片划自己,用手狠狠掐自己,用头撞墙等等。

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一项调查显示,近20%的学生有过自残自伤行为。尤其是抑郁症、双相障碍青少年患者中,自残、自伤行为更是普遍。

可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些自残、自伤行为,“他们为什么那么傻要伤害自己?不痛吗?”这部分人包括这些青少年的父母。

这些家长中有的人非常心疼、担心,将家中所有利器都收起来,时刻守在孩子身边,一旦发现孩子伤害自己,家长马上拼力阻止;

有的则认为孩子是叛逆、故意威胁父母,所以对孩子的自残自伤表现得很冷漠,甚至冷嘲热讽,或严厉地批评、辱骂。

这些青少年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伤害自己?是什么驱动着他们自残、自伤?

简单来说,这部分青少年曾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内心非常压抑,积累了大量的负性情绪,精神心理濒临崩溃;而自残自伤可以令他们快速释放压力,可以暂时减轻痛苦。

我们在某个平台上发布了这则视频后,很快就引来了很多青少年、年轻人的共鸣。他们在评论中写下了真实的、令人痛心的心声。

这值得广大父母认真阅读,好好感受:

孩子为什么自残、自伤?听听他们自己怎么说

孩子为什么自残、自伤?听听他们自己怎么说

孩子为什么自残、自伤?听听他们自己怎么说

孩子为什么自残、自伤?听听他们自己怎么说

孩子为什么自残、自伤?听听他们自己怎么说

点开可看清晰大图

不少评论中都提及了想“快速”缓解痛苦,自残之后会感到很“舒服”,甚至说如果不能自残的话,可能立马就想死。

这部分青少年一方面因为遭受了叠加性心理创伤,内心的痛苦程度非常、非常高,他们都能感受到自己快受不了了、崩溃了,急需快速的缓解和自救手段;

另一方面,他们缺乏更加积极、健康的解压方式,也不懂得要及时释放每次的负性情绪,而不是任由它们累积;

再者,他们可能受到同伴、网络信息、书籍影视作品等方面的影响,接触到了关于自残自伤的信息;

综合了以上因素,在负性情绪爆发而失去理性的情况下,他们就很容易选择自残自伤来快速释放压力,缓解痛苦,就好像吃快速止痛药。而且一次试过觉得有效之后,很容易接二连三地使用,甚至上瘾。

有的学者还从生物学层面找到了自伤、自残的原因。

研究指出,自伤者在自伤、自残的过程中只感受到很少的疼痛感,甚至完全没有。这很可能是因为不良的成长经历、长期应激导致其体内的内源性阿片肽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这又会反过来导致他们出现应激反应和应对能力失调。

而自伤行为可使身体释放更多的内源性阿片肽到血液中,提高体内阿片肽的水平,从而达到机体的内部平衡。

因此,广大父母一定要对自残、自伤有理性、深入、客观的认识,要理解孩子背后的精神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不要愚昧无知、错误地对待;否则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

孩子为什么自残、自伤?听听他们自己怎么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孩子的痛苦不断累积,自残自伤带来的轻松感可能会逐渐下降,他们就会加大“剂量”,变本加厉地伤害自己,甚至选择自杀。

前段时间,成都49中的高中生小林自杀坠亡,引起社会关注。他在自杀之前曾躲起来疯狂割手自残,鲜血直流,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既然他一心求死,在死之前为什么又要自残?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其实,这是因为小林当时已经极度痛苦,希望再次通过自残自伤来快速缓解压力,可是这已经不奏效了。由此可见,他之前已经自残自伤过很多次。他最后一次的自救失败,大量负性情绪无法释放,陷入了严重的灾难化思维,感到彻底绝望,便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如果发现孩子自残自伤,父母到底该如何理性应对?

第一,孩子自残自伤时不要指责,而要给予共情,理解他们的痛苦;

如果孩子自残自伤时指责父母,这说明父母对他们造成过叠加性心理创伤,父母一定要真正地自我反省,甚至当场向孩子真诚地道歉,这可以很好地缓解孩子当时的情绪爆发。

有些父母在看到孩子自残时,自以为理智、冷静地应对,对孩子而言却是一种伤害。

前段时间,我们分析了抑郁症患者赵可欣的患病根源。当她自残时,她的母亲只是静静看着女儿,一言不发,一动不动,事后还认为自己接住了女儿的情绪。但其实她女儿接受不了母亲这种表现,反而更加愤怒、激动、痛苦。

第二,如果孩子的行为严重,可能危及生命,必须及时阻止;必要时应紧急送院接受治疗

第三,等孩子情绪相对恢复平静后,父母跟孩子深入探讨负性情绪的来源,孩子可能遭受过哪些叠加性心理创伤,可以如何修复、解决。

接着引导孩子寻找更健康、积极的解压方式,慢慢地作出积极的改变。

当然,家长能跟孩子深入沟通、取得一致的前提是亲子双方的关系必须良好,得孩子愿意跟父母敞开心扉才行。如果父母自认为没有信心,那说明我们肯定对孩子造成过心理创伤。

父母应该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先改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才能跟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

第四,在健康的、积极的解压方式还没有完全建立之前,叠加性心理创伤得不到较好的修复之前,如果孩子仍很想通过自残、自伤来缓解压力,父母可以和孩子商量,尽量选择比较安全的、不容易露出疤痕的方式和身体部位。

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实在忍不住,大可不必偷偷摸摸地自伤、自残,只要他们的行为风险不大,不触碰商量好的底线,可以在父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父母会给予理解。

甚至可以鼓励孩子告诉父母,当他们忍不住自残自伤时,他们希望父母做些什么缓解自己的压力,比如拥抱、说些温暖的话等等。如果不伤害别人和自己,又是有助于修复孩子心理创伤的事,父母要积极去做。

如果父母能对孩子表达这样的理解和尊重,往往能够大大地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孩子甚至会非常感动,其自残、自伤行为很可能反而减少。

第五,孩子情绪有所好转时,父母要抓住时机带孩子就医,如果确诊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要及时接受规范治疗。

而且在病情未缓解之前,父母可以允许孩子适当地“沉迷”网络,有助于孩子缓解压力,减少自残自伤的风险。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自残自伤时,会不假思索地将家里的锐器、锋利物品、药物都收起来。在客观上,这当然能减少自残自伤行为,也是可以考虑采取的措施。

但这只是缓兵之计,只能从客观上令孩子不具备自残自伤的客观条件,而不是缓解了他们的痛苦。父母一定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真正地修复孩子的创伤,起码是尽量不激活他们的创伤,减少他们的压力和痛苦。

否则,孩子情绪爆发时仍会拼命找各种方法自残自伤,甚至直接自杀!

希望以上建议能对广大家长有所启发,千万别再当明明很爱孩子,但因愚昧、无知而不断对孩子造成伤害的父母,要争取成为能给予孩子共情、倾听、积极引导的理想父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3-30 上午10:58
下一篇 2022-03-30 上午11:02

相关推荐

  •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家庭教育访谈节目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家庭教育访谈节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今天的访谈节目中,我们邀请了几位家长和专家,共同讨论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并建立良好…

  • 如何让孩子重返学校

    昨天,一位来自湖北的妈妈咨询说,孩子现在初三,因为去年疫情,上半年基本是在家上网课,期间迷上了手机游戏,成绩一落千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陆续不去学校,上课也没有怎么听讲,期末考试他鼓…

  • 14岁孩子叛逆的种种表现

    14岁是孩子青春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孩子走向独立和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然而,在这个阶段,许多14岁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叛逆的行为,这可能会给他们的家庭成员和教育者带来许多挑战。 叛…

  • 厌学原因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说真的,现在的父母,不容易。只要孩子有一点风吹草动,父母立马草木皆兵。期中考试即将来临,等考完试后,定当有人欢喜有人愁,其中最可怕的一幕是,孩子的成绩一旦没有达到预期,家长还没发火…

    2022-05-14
  • 儿童为什么要学国学

    杨振宁在一次演讲中谈及自己的启蒙教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小时候就读很多《唐诗宋词》,妈妈当时要求一天背一首,后来大一点就背《孟子》,父亲每天用一个小时来教我《孟子》,教了一…

  • 孩子抑郁厌学(孩子抑郁厌学还有救吗)

    孩子抑郁厌学(孩子抑郁厌学还有救吗) 一位妈妈的建议,良苦用心,值得学习。 孩子厌学?如果自己的孩子厌学,成绩下降了,父母就会非常的焦虑,报补习班,报提升学习动班等等,但有帮孩子很…

  • 从任性到韧性心理健康

    从任性到韧性心理健康:一个认知革命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逐渐认识深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焦虑…

  • 大学生疫情期间心理健康

    大学生疫情期间心理健康 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大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在学业、社交、生活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心理健康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点咨询免费领取《…

  • 保证孩子心理健康的措施

    保障孩子心理健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家长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孩子的心理健康。以下是一些保障孩子心理健康的措施: 1.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 做梦是预示着什么

      每个人几乎都会做梦,但你是否能清晰的记得梦到了哪些呢?不同的梦有不同的象征,它会预示着你最近会不会有好的事情发生。   梦见金银等钱财 梦到捡钱本来就是一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