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微博上有个妈妈求助:发现孩子偷东西了,咋办?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这让我想起之前的新闻,一个7岁女孩在商场偷玩具,妈妈报了警,结果网友们却吵翻了。
有人支持妈妈的做法,毕竟老话说“三岁偷针,长大偷金”,及时地制止和引导,对孩子以后有好处。
也有人觉得,本该是父母的责任,却交给社会。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做法太过极端,还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关于孩子偷东西的行为,也时常有家长向我倾诉:
孩子偷拿了幼儿园的玩具回来;
逛超市结完账,才发现娃手里拿着根棒棒糖;
抱着别人的玩具就走,死活不撒手;
……
那当孩子出现“偷”这个行为时,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恰当引导呢?
1、直接训斥或羞辱×
孩子偷东西,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被发现,很多家长脸上都挂不住,会情绪失控打骂孩子。
可是打完、骂完之后呢?
广西有个10岁的男孩因偷东西被父亲打,离家出走20天。
父亲说,孩子之前也曾2次因偷东西被打后出走。
可见,打骂并不起作用,还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是打骂越去偷。
父母的错误管教方式才是关键!
2、过分袒护孩子×
济南一家儿童乐园监控显示,一家四口发现娃娃机没锁,结果妈妈打掩护,让孩子去偷毛绒玩具。
有句话说: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不称职的父母。
孩子犯错不可怕,怕就怕家长并不在意,还无限纵容。
这样下去,才真的会让“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成为现实。
3、觉得偷家里的没关系×
前段时间一档超火的纪录片《守护解放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
里面有一个案件,弟弟偷了姐姐跟男友的买房积蓄2万块,姐姐无奈选择了报警。
而据弟弟交代,以前就偷过家里7000块钱,父母都只是简单批评一下,没有当回事。
或许这个男孩以前就有这种行为,可父母没有抓住机会好好教育,直到这次,还是姐姐出面选择报警。
谁也不能保证,以后他会不会把手伸向别人的口袋?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尤其是5岁以前的孩子,他们往往没有“你、我、他”的概念,喜欢就拿了,不分你的我的。
就像小时候看《蜡笔小新》,小新每次回家都会说“你回来了!”,因为他不懂“你”和“我”有什么区别。
而且有时候他们不仅会拿别人的东西,也会很大方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物权意识。
知乎上就有家长发帖,同学向孩子索要东西,孩子就大方送出去了。
那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呢?
1、沟通时多强调“你的”“我的”“他的”
平时日常生活中,多跟孩子强调,比如常常说这个玩具是你的,那件衣服是妈妈的,这个背包是爸爸的。
教孩子区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知道并理解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
2、帮孩子建立公共物品使用规则
很多孩子上幼儿园后,都会出现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的情况。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3、不偷拿别人的,也要保护好自己的
我们不止要教孩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也要保护好自己的东西,如果被偷,要及时求助。
网上有位妈妈气愤发帖,孩子冰墩墩被偷了,不敢跟老师和家长说。
有多少孩子东西被偷后,不敢告诉大人,只因怕被骂。
其实东西被偷不是孩子的错,要跟孩子说清楚,教他们如何寻求帮助,维护自己的权利才是根本。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①直接告诉孩子这个行为是错的
当发现孩子偷拿东西后,不用太委婉或绕弯子,而要平静且严肃地说: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②陪同孩子一起还回去,有损失要赔偿
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教怎么做,然后让孩子自己去承担,但孩子内心是很慌的。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这时候需要家长陪同孩子,首先要让他有勇气能承认错误,你的教育才有意义。
③耐心询问孩子原因
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动机的,跟孩子单独聊一聊,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除此之外,作为家长也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三观和行为,无不受到父母和周围人的影响。
哪怕不是恶意的,也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否则孩子会有样学样。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多给孩子点时间慢慢来,你就会发现惊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