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孩子被诊断为焦虑或者抑郁、情绪双向障碍,家长都会给孩子办休学,但是家长们不明白,休学的重点在哪里。而许多孩子在办了休学后,变成了呆在家里黑白颠倒玩手机玩游戏的状态,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到今天已经休学了一年。
去年5月孩子出现频繁请假的状况,李妈妈开始让孩子做心理疏导,6月1日去医院看心理科诊断为焦虑抑郁。
因为学校规定累计请假满6周就要休学,不休就当辍学处理,加上孩子被诊断出了焦虑抑郁,没有办法,李妈妈最终在11月的时候给孩子办理了休学。
休学这一年,孩子每天早上10点半左右醒,晚上1点半至2点左右入睡,隔天洗澡,每天不刷牙,除了睡着和冲凉不拿手机,其余时间手机不离手,玩游戏,刷短视频。和父母之间极少主动聊天沟通,父母问就答,几乎是躺平状态。
孩子这样的情况,李妈妈感觉天塌下来了,给孩子吃过中药西药,没有效果,副作用还大。原先孩子周末没在家过,都是跟家长出去玩,吃药后变得乏力,不爱出门了,而且很明显地没有胃口,每天下午两点才吃第一餐。
吃药没有效果,李妈妈又带孩子去做心理疏导,做了几个月,每周一次,结果也没有用。
李妈妈很焦虑,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见群就进去学习,每个学习群都是建议家长无条件接纳孩子无限制玩手机、无限制给钱孩子充游戏。
被这个错误观念引导,李妈妈也无条件接纳了孩子玩游戏的情况。这一年时间里,孩子买的两个游戏号花了差不多6千元,还有另外充游戏的钱。其实李妈妈很害怕收到孩子的信息,因为孩子发信息都是要钱充游戏,每次都是五六百块,不给又怕孩子怎么样。累积起来,孩子在游戏上花费了一万五左右。
今年3月份孩子提前回原来的班级复学,去了一周说学习跟不上,自己要求再休到9月重读初二。9月开学孩子去了一天学校又不愿意再去,继续在家过没日没夜地玩手机的生活。
孩子这样反复的没有改变的情况让李妈妈特别忧愁,因为孩子长时间熬夜玩手机,身体情况越来越差。
为什么会这样?休学一年,试了那么多方法,学了无条件接纳,孩子为什么反而越来越糟糕?怎么走出现在的局面?
孩子因为焦虑抑郁休学,家长接纳的应该是孩子面对学习、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的焦虑情绪,家长应该从孩子频繁请假的原因入手,要看到孩子休学之后的结果或者发展情况。
每当家长来咨询我们要不要给孩子办理休学时,我们给家长的建议都是,能不休学尽量不要休学。因为一休学,我们可以预见孩子之后的生活,在家不用早起,不用上课学习,每天有手机,玩游戏看电视,还有好吃好喝的,这样快活的日子,越过越让人迷失自己,没有斗志,孩子会失去面对学习、面对老师同学的勇气和自信,就越没有办法回到学校。
第二个是,孩子休学期间,家长忽略了引导孩子正常的作息,而在寻求帮助的方向也走错了——无条件接纳孩子一年多玩游戏,要钱就给。无条件接纳孩子玩游戏的做法只是在纵容孩子,不仅加剧孩子在家躺平的情况,还助长了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行为习惯。这一点跟家里是否有钱没有多大关系,很多富裕家庭,会更注重孩子的金钱观。
孩子在休学期间,家长更加要注重引导孩子正常的生活。首先手机网络界限是一定要有的,这是孩子正常作息的基本保障。其次,在家不上学期间,最好给孩子请家教或者上补习,这样孩子的功课不会拉下来,复习的时候能跟上学习的进度,有利于消除孩子面对学习的焦虑情绪。
要想帮孩子走出焦虑的情绪,戒除网瘾,重返学校,家长自己的认知思维很重要,家长你认可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