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什么是红外线,我们该如何使用?(科普-什么是红外线,我们该如何使用呢)

科普:什么是红外线,我们该如何使用?(科普-什么是红外线,我们该如何使用呢)

红外线下的银河系

红外线Infrared,简称IR)又俗称红色光芒,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在760奈米(nm)至1毫米(mm)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对应频率约是在430 THz到300 GHz的范围内。室温下物体所发出的热辐射多都在此波段。

红外线是在1800年由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他发现有一种频率低于红色光的辐射,虽然用肉眼看不见,但仍能使被照射物体表面的温度上升。太阳的能量中约有超过一半的能量是以红外线的方式进入地球,地球吸收及发射红外线辐射的平衡对其气候有关键性的影响。

当分子改变其旋转或振动的运动方式时,就会吸收或发射红外线。由红外线的能量可以找出分子的振动模态及其偶极矩的变化,因此在研究分子对称性及其能态时,红外线是理想的频率范围。红外线光谱学研究在红外线范围内的光子吸收及发射。

红外线可用在军事、工业、科学及医学的应用中。红外线夜视装置利用即时的近红外线影像,可以在不被查觉的情形下在夜间观察人或是动物。红外线天文学利用有感测器的望远镜穿透太空的星尘(例如分子云),检测像是行星等星体,以及检测早期宇宙留下的红移星体。红外线热显像相机可以检测隔绝系统的热损失,观查皮肤中血液流动的变化,以及电子设备的过热。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可见光强,像红外线导引常用在导弹的导航、热成像仪及夜视镜可以用在不同的应用上、红外天文学及远红外线天文学可在天文学中应用红外线的技术。

科普:什么是红外线,我们该如何使用?(科普-什么是红外线,我们该如何使用呢)

科普:什么是红外线,我们该如何使用?(科普-什么是红外线,我们该如何使用呢)

光线与\”红外线\”的关系

  • 光线是一种辐射电磁波,其波长分布自300nm(紫外线)到14,000nm(远红外线)。不过以人类的经验而言,“光域”通常指的是肉眼可见的光波域,即是从400nm(紫)到700nm(红)可以被人类眼睛感觉得到的范围,一般称为“可见光域”(Visible)。由于近代科技的发达,人类利用各种“介质”(特殊材质的感应器),把感觉范围从“可见光”部分向两端扩充,最低可达到0.08~0.1nm(X光, 0.8~1Å),最高可达10,000nm(远红外线,热成像范围)。

自然界的红外线

阳光的等效温度为5,780开尔文,其热辐射的频谱中有一半是红外线。在海平面上,阳光在的辐照度是每平方米1 千瓦。其中有527瓦的能量是红外线、445瓦是可见光,而32瓦的能量是紫外线。

在地球表面,其温度远低于太阳的温度,几乎所有的热辐射都是由不同频率的红外线组成。在这些天然的热辐射源中,只有闪电及火热到可以产生一些可见光,而火产生的红外线比可见还要多。

不同领域的红外线

物体通常会辐射出跨越不同波长的红外线,但是侦测器的设计通常只能接收感到兴趣的特定频谱宽度以内的辐射。结果是,红外线通常会被区分成不同波长的较小区段。

一般使用者的分类是:

  • 近红外线(NIR, IR-A DIN):波长在0.75-1.4微米,以水的吸收来定义,由于在二氧化硅玻璃中的低衰减率,通常使用在光纤通信中。在这个区域的波长对影像的增强非常敏锐。例如,包括夜视设备,像是夜视镜。

  • 短波长红外线(SWIR, IR-B DIN):1.4-3微米,水的吸收在1,450奈米显著的增加。1,530至1,560奈米是主导远距离通信的主要光谱区域。

  • 中波长红外线(MWIR, IR-C DIN)也称为中红外线:波长在3-8微米。被动式的红外线追热导向导弹技术在设计上就是使用3-5微米波段的大气窗口来工作,对飞机红外线标识的归航,通常是针对飞机引擎排放的羽流。

  • 长波长红外线(LWIR, IR-C DIN):8-15微米。这是\”热成像\”的区域,在这个波段的感测器不需要其他的光或外部热源,例如太阳、月球或红外灯,就可以获得完整的热排放量的被动影像。前视性红外线(FLIR)系统使用这个区域的频谱。,有时也会被归类为\”远红外线\”

  • 远红外线(FIR):50-1,000微米(参见远红外线激光)。

NIR和SWIR有时被称为\”反射红外线\”,而MWIR和LWIR有时被称为\”热红外线\”,这是基于黑体辐射曲线的特性,典型的\’热\’物体,像是排气管,同样的物体通常在MW的波段会比在LW波段下来得更为明亮。

国际照明委员会分类系统

国际照明委员会建议将红外线区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 红外线-A (IR-A):700奈米-1,400奈米(0.7微米-1.4微米)

  • 红外线-B (IR-B):1,400奈米-3,000奈米(1.4微米-3微米)

  • 红外线-C (IR-C):3,000奈米-1毫米(3微米-1,000微米)

ISO 20473分类

ISO 20473的分类如下:

名称 缩写 波长
近红外线 NIR 0.78-3微米
中红外线 MIR 3-50微米
远红外线 FIR 50 – 1,000微米

天文学分类方案

天文学家通常将以如下的波段区分红外线的范围:

名称 缩写 波长
近红外线 NIR (0.7-1)至5微米
中红外线 MIR 5至(25-40)微米
远红外线 FIR (25-40)至(200-350)微米

这种分类不是很精确,而且和发布的单位有关。这三种区域分别用于观测不同温度的范围,以及不同环境下的空间。

感测器回应分类方案

科普:什么是红外线,我们该如何使用?(科普-什么是红外线,我们该如何使用呢)

部分红外线区域的大气层穿透图

可以依不同感测器可侦测的范围来分类:

  • 近红外线:波长范围为0.7至1.0 µm(由人眼无法侦测的范围到硅可响应的范围)

  • 短波红外线:波长范围为1.0至3 µm(由硅的截止频率到大气红外线窗口的截止频率),InGaAs范围可以到1.8 µm,一些较不灵敏的铅盐也可侦测到此范围。

  • 中波红外线:波长范围为3至5 µm(由大气红外线窗口定义,也是锑化铟及HgCdTe可覆盖的范围,有时是硒化铅可覆盖的范围)

  • 长波红外线:波长范围为8至12或是7至14 µm(是HgCdTe及微测辐射热计可覆盖的范围)

  • 远红外线(VLWIR):波长范围为12至30 µm,是掺杂硅可覆盖的范围

近红外线最接近人眼可以看到的波长范围,而中波红外线及长波红外线就逐渐地远离可见光谱。其他的定义会依照不同的物理机制(最大发射量的频率或频带,是否会被水吸收等),最新的定义是依照新的技术(常见的硅侦测器在1,050 nm以下可以感测,而砷化铟镓则是950 nm至1,7002,600 nm的范围内可以感测。

依照引用标准的不同,红外线的波长最短约在700 nm和800 nm之间,但可见光和红外线没有明确定义的边界。人眼对于波长700 nm以上的光较不灵敏,因此若用一般强度的光源发射较长波长的光,人眼无法看到。但用一些高强度的近红外线光源(例如红外线激光、红外线LED、或是将可见光移除后的日光),可以侦测到约780 nm的红外线,会被视为红光。强度再高一些的红外线光源可以让人眼侦测到波长1050 nm的红外线,会被视为暗红色的光束。因此会造成周围全暗的情形下,用人眼可以看到近红外线的问题(一般会用间接照明的方式改善此问题)。叶子在近场外线下会格外的明亮,若用红外线滤镜滤除可见光.而有一段时间让眼睛去适应经过红外线滤镜后,特别暗的影像,人眼有可能可以看到在红外线下发光的树叶,也就是罗勃·伍德效应。

红外线的发现

  • 公元1666年牛顿发现光谱并测量出3,900埃~7,600埃(400nm~700nm)是可见光的波长。1800年4月24日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的威廉·赫歇尔发表太阳光在可见光谱的红光之外还有一种不可见的延伸光谱,具有热效应。他所使用的方法很简单,用一支温度计测量经过棱镜分光后的各色光线温度,由紫到红,发现温度逐渐增加,可是当温度计放到红光以外的部分,温度仍持续上升,因而断定有红外线的存在。在紫外线的部分也做同样的测试,但温度并没有增高的反应。紫外线是1801年由RITTER用氯化银感光剂所发现。

  • 底片所能感应的近红外线波长是肉眼所能看见光线波长的两倍,用底片可以记录到的波长上限是13,500埃,如果再加上其它特殊的设备,则最高可以达到20,000埃,再往上就必须用物理仪器侦测了。

科普:什么是红外线,我们该如何使用?(科普-什么是红外线,我们该如何使用呢)

红外线辐射源区分

红外线辐射源可区分为四部分:

  1. 白炽发光区(Actinic range):或称“光化反应区”,由白炽物体产生的射线,自可见光域到红外域。如灯泡(钨丝灯,TUNGSTEN FILAMENT LAMP),太阳。

  2. 热体辐射区(Hot-object range):由非白炽物体产生的热射线,如电熨斗及其它的电热器等,平均温度约在400℃左右。

  3. 发热传导区(Calorific range)由滚沸的热水或热蒸汽管产生的热射线。平均温度低于200℃,此区域又称为“非光化反应区”(Non-actinic)。

  4. 温体辐射区(Warm range):由人体、动物或地热等所产生的热射线,平均温度约为40℃左右。

  • 站在照相与摄影技术的观点来看感光特性:光波的能量与感光材料的敏感度是造成感光最主要的因素。波长愈长,能量愈弱,即红外线的能量要比可见光低,比紫外线更低。但是高能量波所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难题就是:能量愈高穿透力愈强,无法形成反射波使感光材料撷取影像,例如X光,就必须在被照物体的背后取像。因此,摄影术就必须往长波长的方向——“近红外线”部分发展。以造影为目标的近红外线摄影术,随着化学与电子科技的进展,演化出下列三个方向:

  1. 近红外线底片:以波长700nm~900nm的近红外线为主要感应范围,利用加入特殊染料的乳剂产生光化学反应,使此一波域的光变化转为化学变化形成影像。

  2. 近红外线电子感光材料:以波长700nm~2,000nm的近红外线为主要感应范围,它是利用以硅为主的化合物晶体产生光电反应,形成电子影像。

  3. 中、远红外线热像感应材料:以波长3,000nm~14,000nm的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为主要感应范围,利用特殊的感应器及冷却技术,形成电子影像。

红外线和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科普:什么是红外线,我们该如何使用?(科普-什么是红外线,我们该如何使用呢)

温室效应的简图

地球表面及云会吸收太阳发射的可见光及辐射.再以红外线的形式发射到大气层中。大气中的特定物质(例如云里的水滴和水蒸气,还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六氟化硫及氟氯碳化物等)会吸收红外线,再发射回地球。温室效应可以提高大气层及地表的温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04-24 下午5:37
下一篇 2024-04-24 下午5:43

相关推荐

  • 为什么小孩子不能玩手机家长不让孩子玩游戏

    小孩子不能玩手机,家长不让孩子玩游戏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玩手机可能会对小孩子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长时间盯着屏幕屏幕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甚至导致近视。 其次,玩手机也可能…

    教育百科 2024-09-21
  • 孩子属于被动型的怎么引导(孩子学习被动厌学类型)

    孩子学习被动厌学类型 在当今社会中,孩子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孩子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被动厌学的情况。 被动…

    教育百科 2024-03-25
  • 不上学干什么赚钱(不上学干什么)

    不上学,你将会错过许多机会,错过许多学习知识的机会。你可能会认为上学很无聊,但是上学的好处却非常大。上学可以让你学到更多的知识,让你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有创造力。 上学可以让你接触到…

    教育百科 2024-03-18
  • 高中酸的强弱顺序表

    酸的强弱顺序表 酸是化学中的重要物质,能够腐蚀和溶解许多金属和其他物质。在高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酸的强弱顺序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的酸。 在高中…

    教育百科 2024-11-28
  • 世界排名第一航空航天大学

    世界排名第一航空航天大学:探索飞行之美 航空航天工程是一门探索飞行之美的学科。在这个领域中,我们探索着宇宙的奥秘,开发着新的飞行器,努力让人类能够实现更多的飞行梦想。 在世界排名第…

    教育百科 2024-11-08
  •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区别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常见的两个函数,它们在数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区别。 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它的函数图像…

    教育百科 2025-02-06
  • 高中没办休学还能上学吗(高中没上完就休学)

    高中没上完就休学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但我的父母一直鼓励我努力学习,将来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然而,我的学业之路并不顺利。 我从小就比较聪明,但我的父母总是担心我太…

    教育百科 2024-07-16
  • 元旦有什么风俗活动吗

    元旦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最为庆祝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进行各种风俗活动,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元旦庆祝活动通常在农历新年的前一晚举行,即农历正月初一…

    教育百科 2025-01-24
  •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 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够成龙成凤,考上好大学,拥有好的前途。这是每一位家长的心声。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无助。当看到孩子沉迷于网…

    教育百科 2025-03-26
  • 写给爱玩游戏的孩子该给孩子买手机吗

    爱玩游戏的孩子,是否应该给孩子买手机?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生命体,我理解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然而,在考虑是否应该给孩子买手机时,我们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首先,我们…

    教育百科 2024-09-21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