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中有这么一段话: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这段话大意是这样的:樊迟问种庄稼和种菜的学问。孔子都说自己不如老农。樊迟走后,孔子批评他,说他是一个“小人”。然后又阐述了礼、义、信相对于耕作对治国理政的作用。于是很多人从这段话中批判孔子轻视农业,看不上体力劳动者。
这个说法太过武断,我们可以说孔子反对学生学习农稼,也可以说孔子有些瞧不上樊迟,但是孔子敌视农业绝对是子虚乌有的事。
人们对这段话产生误解,大多是没有领会到这段话深层次的要义。这一段话其实很好的体现了孔子的社会分工思想,孔子一再主张士农工商,四民分立,不同的社会职业所负责的内容也不同,但是都要被统领于统治阶级,也就是“上”的德治,不管是农业还是手工业者,都要以仁、礼、德为前提和基础,这样的话,社会秩序会变得安定,农业之事自然就会随之进步,发展。简单来说,孔子认为治国之本是德而不是农。
孔子斥责樊迟,说他是一个“小人”,并不是说他是一个无用的,道德低下的人,而是多少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孔子创办私学招收弟子,核心在于传播儒家的道德伦理学说,而不是单独说明耕地种菜这种专门的农业知识。樊迟不问修身治国的大道理却问农稼之事,在孔子看来,是一种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表现,与轻视农业没有直接的关系。
孔子不仅不轻视农业,在他的诸多理论中,还有重农的思想。《论语·颜渊》中孔子说到:“足食足兵,民信之也。”孔子将足食摆在首位,认为只有先保障人民的农业生产,让人民有足够的生存资料,国家才可以长治久安。另外,孔子还有“使民以时”的主张,提倡遵循农业的生产规律,不违农时,本质还是要保障人民的农业生产,这种思想也被孟子所继承并进一步发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