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了什么读书?是一种思考与认知,它并不能为你带来直接的财富提升,却能有助于你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实则是知识改变了你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对每一件事的态度。我们不断的用知识去丰盈,充沛自己的内心,最后,你认知到了骄傲自满的缺陷,于是你学会了自谦低调;你认知到了道德伦理的尺度,于是你学会了原则礼法;你认知到了自由的局限,于是你学会了对自由的把握;你认知到了苦难挫折的必然,于是学会了坚韧坦然的面对;你认知了仁义礼智信,于是学会诚实敬重。读书所获取到的知识并没有为你制造出财富,但却教会了你在容易和困难、前进和后退、诱惑与内心、理智与冲动之间如何做取舍;教会了你金钱可以干些什么,还可以创造出多大的价值;教会了你一份稳当的公务员工作,一份高薪工作,一个大型企业的offer对你意味着什么;教会了你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你要的生活。你不爱读书,于你而言只不过是少了一种途径,一种了解并认知万物运行的途径。
所以,你还看不懂名著,欣赏不了名画,在金钱和道德之间做了错误的选择,在进退之间畏首畏尾。你认知不到每件事物所带来的人生价值,所以同样的2000块钱,对每个人的收益增长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一份岗位,对每个人的进步都不尽相同。每当我们遇到选择的时候,努力可以让我们有更多选择,而知识却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味。我们之所以没有成功,没有成为这个世界上那么一小撮人,就是因为我们的能选择的不多,对选择项的理解不够彻底。再过几许时日,再读几许书本,当你充分认知到这个问题中的种种选项后,你就不会再问读书是为了什么了。
学习,让我们的人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有色彩,让我们更加自由。可惜,大部分人都是只有梦想,而没有付诸行动,没有去学习,多年之后,梦想变成了幻想、空想。学习的另一个目的,是让我们提升认知,做个明白人。换言之,就是对事情的看法更加理性和全面,不再偏激和片面。同样的一件事情,当大家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总有一些人说出的观点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这些人往往也是周围人群里的意见领袖,不只是因为他所处的社会地位,而是因为他的观点确实有过人之处。这些人只所以能够成为意见领袖,就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比高人一筹。
分析一下我们身边的这些人,你会发现,这些人通常都是学习能力超强,而且在持续的学习。“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同认知水平的人,是生活在不同的纬度的,认知水平低的人是无法理解认知水平高的人的思维方式的,就像生活在二维空间的蚂蚁无法理解生活在三维空间的高等生物是怎样生活的一样。你以为你能理解别人,其实你根本不理解,甚至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不能理解别人。如果你无法理解这段话,可以想想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说的话,很多都是在你的知识范围之外的;或者他们说话,你根本就听不懂,他们解释了半天你还是不太明白;或者你特别佩服他们总是能说出你想不出的观点,做出你做不到的事……如果有这样的场景,说明他们的认知水平比你要高很多。
看看你的朋友圈,通过转发什么样的内容,基本上就能知道这个人的认知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上。那些经常转发各种谣言,让你感觉整个朋友圈的智商都被拉低了的,并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而是认知水平不够。因为认知有限,他们无法根据已有的认知才判断不熟悉的事情,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被弱智的骗局欺骗。所谓的“智商税”,并不是为智商而交,而是为认知而交。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不再稀里糊涂地活着。同样是过一辈子,做二维空间的蚂蚁,还是做三维空间的高等生物?或者有人会说,难道做蚂蚁就不快乐了?但我知道,无知的快乐不叫快乐,只是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这样总结起来,学习的目的就是:获取竞争优势,增加选择机会,提升认知水平,这也是学习的作用和好处。
管理大师诺尔·迪奇把想要学习的事物分为三个等级: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舒适区指的已经掌握的知识,对自己来说没有学习难度或者已经习以为常,对于这个区域的知识,自己可以处于舒适的心理状态;学习区指对自己有挑战,但通过努力是能够学会的知识,心理上不太舒服,但也不太难受;而恐慌区,就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知识,心理上会严重不适,感觉恐慌以致放弃学习。对我们来说,舒适区的范围越大,表示我们的竞争优势越大,选择机会越多,认知水平越高。按照这个理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在学习区中学习,把学习区转变成舒适区,当然,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也会有恐慌区的内容转变为我们可以接受的学习区,再变成舒适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随着舒适区的不断变大,量变终会引起质变。终究有一天,我们会感谢现在努力学习的自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