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在网上吐槽:“我家小孩子才四岁多,但是手机瘾特别大,动不动就要玩手机,如果不给,她就哭闹不止。”
另一位妈妈评论说也有同感:这么小就玩手机,主要是担心她把眼睛看坏了,可是不给他看也做不到,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这位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但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有很多已经沉迷其中,像一日三餐一样不可缺少。
1.孩子视力的第一杀手——电子产品
同事的女儿才8岁就已经近视600度了,据同事说女儿从2020年疫情开始长期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
每天都用手机或平板上网课,写作业,还会看一些动画片或短视频,平均每天4到5个小时,长时间的用眼疲劳,导致孩子的视力极速下降。
今年开学前检查视力的时候,已经近视600度了。女儿一双漂亮的大眼睛,也不得不戴上眼镜。
很多家长完全没有意识到电子产品对孩子视力的危害,导致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长,直到孩子带上了眼镜才幡然醒悟。
近日德州晚报就开学经济做了实地调查,发现学习机、翻译笔、电子手表等电子产品成为除文具、课外书之外的又一新宠,多数商家表示开学季销量较上月同期平均增长了两成以上。
有意思的是,检查视力和配镜也迎来小高峰,知情人士介绍这种配镜高峰一直会持续到开学后的半个月。
越来越多的例子证明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危害孩子视力的第一杀手。为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防控青少年儿童近视,改进青少年儿童的用眼行为,教育部专门发布了《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明确了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要点。
0—3岁幼儿应禁用电子产品,小学生低年级连续读写应不超20分钟,中学生连续读写应不超40分钟。
2.手机瘾的潜在危害——阻碍成长
其实除了视力下降,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危害还表现在很多方面。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一书中谈到,过分依赖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失去内在原动力。
电子产品不停变换的画面,让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更别说在一个问题上深入思考了。
同时,孩子看到的信息大多是经过加工的,这会让孩子形成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答案的习惯,不仅脑力缺乏锻炼,长此以往还会失去内驱力。
富兰克林说过,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然而电子产品会让孩子离书本越来越远。邻居谈起自己的孩子,感叹说,这孩子年纪这么小,竟然会抱怨“好无聊啊”。我跟他说“无聊就看书啊。”可他回答“看书更无聊!”
沉迷于电子产品的他们不爱读书,只想在声像世界中消遣娱乐,刺激一过必然精神空虚,然后哭诉生活无聊,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就让孩子自己处理微信群里的家庭作业,而孩子自制力有限,可能拿起手机不知不觉已经玩了好几个小时,再想起来作业已经到了睡觉时间,家长不免暴跳如雷。
这不仅影响亲子关系,还会影响孩子身体发育。试想玩几个小时手机,动都不动一下,低着头、弯着腰,小小年纪就开始脖子疼、肩膀疼。
没有好的身体,又怎么能应付繁重的学业,创造美好的未来呢?
3.摆脱控制的最佳选择——回归人性
孩子天生就是爱玩的,我们小时候并没有手机平板之类的电子产品,我们的童年依然美好充实。其实回归人性才是让孩子摆脱控制的最佳选择。
1.多亲近自然,释放天性
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其中就提到孩子要加强户外活动。鼓励更多青少年儿童多亲近自然,参加各种户外活动。
《你好,未来人类》中有一名5岁的女孩,她也喜欢看pad,就连吃饭的时候也不放下。妈妈无奈,只能喂她吃饭。
后来这个小姑娘,去体验了一天森林学校,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疯跑,和同学一块捏泥巴、扎帐篷。整整一天,她都没有拿起过pad。
回家之后,妈妈问她,pad和森林学校哪个好玩?女孩回答说“当然是森林学校好玩,因为那里可以做很多探险活动。”
近几年教育界非常推崇的literacy in theoutdoor classroom教学法,就是让孩子通过和大自然接触,掌握早期的语言和读写能力。
当孩子在大自然中爬山、散步、观察和探索时,当他们在自然界中发现很多教室里没有的现象时,会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使孩子的语言和读写能力都会比同龄人发展得好。
2.多亲子互动,增进感情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不想让孩子沉迷电子游戏,那就要用一件同样好玩,甚至更好玩的事情,把他引诱过来。
郑州一位80后爸爸为了不让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手工制作了120多件玩具。这些玩具都是由废品制作而成的,最开始只有爸爸自己一个人在做,后来女儿发现了其中的乐趣,也跟着加入进来,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创造力,对孩子的专注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平时父女的沟通也多了起来,增强了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美国,孩子在校学习时间短,课余时间多,但沉迷电子游戏的比例却远小于我们的孩子。这可能要归功于美国家庭的Family Board Game家庭桌游文化。当孩子爱上玩桌游时,自然就不太会沉迷电子游戏了。
所以闲暇时,家长带孩子玩玩扑克、五子棋、飞行棋等桌游,也是不错的选择。
3.多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有一部分孩子,对玩的东西兴趣并不大,可能是因为玩耍的时候,限制太多。
现在回想孩子小时候在家玩水,弄得满地都是,我非常生气,发了一通火之后严厉告诉她以后都不准再玩。之后,玩发现她不光不玩水,对其他游戏也兴致缺缺。
我反思一味唠叨和制止都无法解决问题,暴力解决还会起反作用。
与此相反,我更佩服江西南昌的黄女士,她的两个儿子从小就喜欢画画,特别喜欢在墙上涂鸦。她甚至还为此给房东赔了几千块钱。
但黄女士并没有制止儿子们的行为,而是跟孩子协商,只能在规定的哪几面墙上画,孩子欣然接受,真的没有在其他地方乱画过。现在这些涂鸦成了全家人的美好回忆,现在儿子们画出的作品也超惊艳。
她说,墙画了还可以再粉刷,但孩子如果不想画了,那损失就太大了。
多跟孩子沟通交流,双方达成共识,家长不烦躁,孩子有的玩,这才是双赢的局面。
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意识到电子产品的危害,不要再打着助力学习的旗号,或图一时省事,做出让孩子受害,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爱孩子就多用一些心思,多花一些时间,这才是对人生最好的投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