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里上蹿下跳,折腾的家里没一刻安宁,但只要大人放手机视频,孩子就立马安静的凑过来;
下雨天孩子吵闹的要出门,只要给他一部手机,出门玩的事情就被抛之脑后了;
孩子在家吵着无聊,给他读绘本不要,但打开手机看电子绘本倒看的很起劲。
可当孩子安静玩手机,不挪地一两个小时后,父母才开始缓过神来担心孩子沉迷手机。
而通常这时候要回手机都会被孩子灵魂拷问:「为什么小孩不能一直玩手机」。
多数人成人的回答基本是「小孩玩手机太久会近视对眼睛不好」。
这样的回答并不会影响孩子对手机的热情,反而让他们更加期待和热衷。
因此,让孩子正确看待手机,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才能够给到孩子有效的引导。
沉迷手机不是自制力差
多巴胺触发是关键
我们都知道多巴胺是我们人体的奖励机制,它为我们提供能量和动力。
比如原本睡懒觉的你,今天早起晨跑,身体就触发了多巴胺的奖励系统,产生快感为你提供能量,促使你愿意继续坚持下去。
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各种手机资讯信息跟金钱、食物一样会促发人体的多巴胺奖励系统,也就是会让我们感觉良好,达到快感。
因为对人体来说,看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奖励」,这点跟人们总喜欢垃圾食品一样。
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人总喜欢刷手机,因为上面充斥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会促发我们的多巴胺奖励系统,让我们产生愉快的情绪。
手机上丰富的信息就像一个无穷尽的多巴胺触发器,不停的触发着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但高多巴胺的刺激状态,会让我们更难以去做一些低多巴胺释放的事情;就像是习惯了持续、高强度的兴奋状态,就很难再沉下心做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安静、专注的事情。
例如习惯了大鱼大肉高热量食物后突然让你吃素,你也会一下子没胃口。
这也就是一直玩手机最大的一个问题,玩久了其他事情就提不起兴趣。
就像我们有时候做完一项工作,觉得太累了刷回手机休息下。结果手机看越久,就越无法自拔,最终原本计划好的跑步也就不跑了。
所以沉迷手机不是孩子自制力差,面对手机的高强度多巴胺体验,谁玩久了都无法不沉迷。
手机是信息窗口
能启发学龄前孩子的认知
限制孩子玩手机,怕孩子沉迷,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家长觉得手机上的电视节目只能给到孩子玩乐,启发不了学习。
获得艾美奖奖项最多的一个儿童节目《芝麻街》,在其第一季播出前,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就对该节目的影响进行了评估调查。
而调查结果发现,在 3~5 岁的儿童中,观看次数最多的孩子在总测分数、字母测验分数和写自己名字的能力上,比起观看次数较少的孩子要高出很多。
美国儿科协会则认为 2 岁前的孩子对于电子屏的受益仍然有限,但 2 岁大的孩子是已经可以通过互动式的触摸屏界程序进行学习,这些程序应该是专门设计的程序。
3~5 岁的孩子观看精心设计的电视节目,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和识字能力;但会影响孩子的语言掌握能力,因为长时间看电视会影响孩子与他人的社交交流能力,所以要适度看电视。
因此科普类电视节目对学龄前(2~5岁)孩子的认知并不是一无是处,反而有趣的科普电视节目更能帮助孩子理解枯燥的知识内容,启发孩子的认知,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
手机其实就是一个信息的集成设备,我们可以用他来消耗时间,也可以用它来打开我们日常无法开启的知识大门。
帮孩子把握好手机的内容,手机就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
如何防止学龄前孩子
过度着迷手机
家长参与是关键
对于 2~5 岁孩子手机的使用,美国儿科协会建议是不超过 1 个小时,这样才能保障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电子屏使用习惯。
于此同时父母教养的质量也可以改变电子屏幕对孩子发展的联系, 2~5 岁孩子使用电子屏,家长应该陪同一起使用,这是帮助他们学习的最佳方式。
因此在孩子使用手机时,家长的陪同才是防止孩子着迷手机的最关键因素。
这样不仅可以监督孩子屏幕的使用时间,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看到的内容,将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最终把手机当作亲子互动方式的另一种延伸。
避免「超限效应」,陷入亲子沟通僵局
心理学中有个「超限效应」讲的是过多的刺激,容易激发心理的不耐烦感和逆反心理。
这点在孩子玩手机上就经常发生,例如孩子在玩手机,我们在一旁不停的说
「你玩太久了,眼睛都坏掉了」
「你再不放下手机,下次就不给你玩了」
「学习倒不见你那么沉迷,玩个手机就像丢了魂,快把手机放下去吃饭」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发生,我们可以设置屏幕的使用时间,或者 WiFi 使用时间,和孩子提前做好沟通。
在下一次孩子没遵守要求时,直接按照规则去执行。
这样一来可以避免我们过多的言语导致成人自己情绪的失控,二来可以避免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化。
孩子融入户外,享受另一种「多巴胺」体验
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阳光明媚的户外能激活人体多巴胺的释放,同时不管是否参加体育活动,都能帮助降低儿童近视发病率。
同时有瑞典的研究者发现,每天户外玩耍的孩子比起没有经常户外玩耍的孩子拥有更强的注意力和运动协调能力。
所以如果你觉得孩子手机使用过多,那么就应该给孩子安排丰富的户外时间。
让孩子从户外活动中享受另一种高多巴胺的体验,这样他会更加能抵抗手机的诱惑。
而给孩子安排户外活动时,我们应该遵循这几个原则:
趣味性
对于孩子来说,趣味来自简单直接、新奇的活动。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材质和环节来组合户外的活动。
像孩子的遥控车,我们可以用户外的树枝、树叶、小石头,给赛车增加不同的跑道和难度。
例如让车飞快冲过落叶堆、让车子冲破搭建的树枝栅栏等等。
落叶和树枝这些简单直接的环节能让孩子轻松上手,也可以让他去探索自然中不同的材质下玩遥控车的乐趣。
成就感
虽然户外明媚的阳光能激活我们的多巴胺,但要让孩子长时间呆在户外玩耍,活动的成就感就非常的重要。
例如邀请孩子用滑板车和自己来一场公园的赛跑,在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落后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速度,激发他的成就感,触使孩子愿意去奔跑。
当然也可以给孩子滑行距离做计时,像这次滑到公园门口要多少秒,下一次是多少秒,这种直观的数据也会让孩子更容易拥有成就感和动力。也会让孩子不知不觉中愿意呆在户外。
总之,我们生活在科技时代,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具诱惑的数字化产品,就像从以前的电视到之后的电脑,到现在我们的手机,未来可能的元宇宙(虚拟时空间的集合,让人类可以身处感受完全数字化的世界)。
这些数字化的产品变化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方式,不变的是考验我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们阻止不了数字化产品的融入,能做的只是帮助孩子正确的和它们进行相处。
所以当孩子问你「为什么小孩不能一直玩手机」,不如告诉他「手机之外有更多美好的事情等着我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