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父亲带孩子走进医院
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10月,中国有23亿人口患有抑郁症。
一项针对北京市400名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研究发现,因工作压力、家庭矛盾和亲子关系不良等心理问题而导致社会交往的人群中,成年人抑郁症患者占到了50%。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而随着数据的翻番增长,且有越来越多的人罹患抑郁症。
这背后与社会现实有很大的关系。
当今社会,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把对孩子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孩子上小学时,父母认为可以放松一下,可孩子上了初中后,父母觉得应该严格一些,于是就督促孩子每天的学习,逐渐地把所有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
孩子小学毕业时,父母认为孩子上了初中,成绩应该不会太差。可父母就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依然盯着孩子的成绩,给孩子报了一堆的补习班,孩子自己喜欢什么就发展什么,希望孩子能够上大学,这种做法无疑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同时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越是逼迫孩子,孩子越是叛逆。
其实孩子之所以出现反叛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过去的教育方式过于严格,让孩子没有养成独立的个性。
父母过于严苛的要求,孩子从小就不能接受自己的错误,也无法拥有自信的底气。
当孩子拥有着这样的心态去生活,他的内心会产生很多的不自信。
因此,孩子在长大后,往往都会缺乏自信,容易成为一个不自信的人。
03
过于严厉的父母,教不出优秀的孩子
每个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完美无缺的,不管是吃饭还是学习,哪怕是错误都不会批评。
可是,面对父母给予的期待,每个孩子都是十分优秀的,成绩也都非常优秀。
可是,父母总是比孩子更在意,看重孩子的成绩,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就会对孩子一顿训斥,甚至还会用各种方式,去惩罚孩子。
为了孩子的成绩,不少家长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但这样的教育方法却是治标不治本,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并不代表孩子就没有进步。
在父母的高压下,孩子已经非常努力了,每天都在学习,但是成绩依然没有进步,甚至还出现了倒退的情况。
这个时候,家长们就会很苦恼,甚至会觉得孩子太笨了,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才是笨的表现。
其实孩子明明在努力学习,但是他却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最后反而只是敷衍了事,没有完成自己所做的任务。
其实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孩子们做事情总是有始有终,而成绩却节节低下,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同,需要培养的能力也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学习习惯往往是不一样的,如果还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学习,那就很难改变,不可能获得成功。
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多阅读一些名人的事迹,这样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也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而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主要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中考高考不仅是一个题海战术,更是一个学生,注重对所学知识点的总结,用于考试查漏补缺。
同时,通过以上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孩子是一个爱学习、爱学习的孩子,只要我们找到孩子的"学习原动力",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不再厌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