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可以不上学吗?
现在的孩子,上学的机会比我们小时候还少了,我们有的时候在想说就说,有的时候会想说就说。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刚上幼儿园,经常要闹着要回家,不想去上学,到了学校他也不听。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怎么办呢?一起来看看人家的爸妈是怎么说的。
说到教育孩子,那不得不说人家的父母。
如果一个家庭,爸爸妈妈说,孩子不用去上学。这时候,父母是这样说的:“孩子,你要真不想去上学,你想干嘛就干嘛。”
孩子本来不想去上学,父母说:“不想上学就不去吧,反正你自己养活自己吧。”
孩子很无奈,只好选择听话,每天乖乖去上学。
后来,父母不再干涉,孩子也很自觉,每天不用父母逼着,自己就去上学了。
这种情况持续了不到一个学期,就会自动休学。
父母又找了一个咨询师,想让孩子主动去上学,但咨询师给孩子的建议是:孩子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定要去上学。
后来父母带孩子去了医院,果然不出所料,孩子已经是中度焦虑了。
02
当然,这个过程中父母扮演的角色一直都是缺位的。
对于这个案例,我是这样理解的,父母的角色是拐杖,是园丁的角色,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孩子,呵护孩子,直到他破土而出,带着生命的光去渐渐远去。
被忽视的孩子,长大了以后,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曾经有个女孩,父母离婚后,女孩变成了单亲家庭,跟着父亲生活。
一直跟着母亲生活的女孩,父亲很少回家,对孩子的关注和陪伴不够,根本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导致孩子一时间将所有的情感都放在了网络游戏上。
他说,自己很喜欢这种生活节奏,要给自己充电。他说,“等我老了,或许不会那么关注我了,孩子也会看到我的需求,并且能够理解我”。
网友“易欢欢畅”说:“小时候,我总是喜欢独自一人静静地玩,为了寻求安全感,我开始做手工,做音响,假装在电梯里,飞出房间。”
其实,很多父母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
爱哭、黏人、情绪敏感的孩子,很容易将自己隐藏得很好,认为这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所以才哭。
比如我的儿子,他有一种很乖的气质,只要是见到陌生人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没有攻击性的。
而且脾气也很暴躁,在外人看来,这种性格的孩子注定是没有出息的,并且会一直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还小,难道这种坏孩子都不需要特别关注吗?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对。
反而有心理学家表示:孩子在婴幼儿时期,会非常容易形成自己的“全能自恋”,即自己拥有一切,全能自恋被定义为全能自恋。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孩子通过自我中心的形式来了解世界,建立自己的看法,甚至是认识自己。
所谓的全能自恋,是指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夸大其辞的过度的评估,认为自己的能力只是暂时被夸大了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父母觉得的“好孩子”,通常就是这样来满足自恋的。
而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更好,甚至都要包括“最好的成绩”,这也是父母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是一个世纪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却不是他们自己。他们是一个又小又长的生命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行为模式。”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我们的内心就会很焦虑,也会经常无意识的拿孩子与别人比较,这是无法控制的,所以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状态。
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学会无条件的爱孩子,因为孩子不是我们的希望,而是我们的希望。
就像李玫瑾教授说的: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孩子沟通,一定程度的焦虑可以缓解,父母也不要过分焦虑,焦虑会让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变得紧张,没有什么好处。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理解和支持,这样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我是菁妈,一个女孩的妈妈,母婴行业培训师,多平台原创作者,混迹育儿界的医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为上千家长提供育儿咨询。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