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生不了孩子,还能好过生
有人曾说,抑郁的家长,养不出快乐的孩子。
而中国式家庭的育儿历程往往就是这样,他们将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能比别人差,认为别人都是“坏人”“笨蛋”“难看死了”等等。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殊不知,这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肯定,一种错误的自我暗示,如果家长经常说这句话,那么孩子会陷入自卑当中,没有自信。
家长的哪些行为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情绪,父母要注意
1.否定孩子的自我价值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孩子不想去上学,妈妈看到就说“这有什么好怕的”。
而孩子不想去上学,家长就说“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废物”。
看起来是在否定孩子,但事实上这位妈妈就是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她把孩子的缺点无限放大。
觉得孩子一定会被否定,就是一种自卑心理,就是一种攻击性,所以家长经常否定孩子,孩子就会变得自卑。
所以家长要学会表扬孩子,让孩子自信起来,让孩子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
2.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孩子不想去上学,家长都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暗示,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有潜能的。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太高,不要认为学习是件很难的事情,要对孩子充满信心,孩子才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发展,没有人能插入到“知行合一”的阶段。
家长对孩子学习积极的暗示,会让孩子充满信心,有利于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具体困难,为孩子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引导孩子树立目标
当孩子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的动力就会逐渐体现出来。当孩子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后,家长要适时地引导孩子,进行鼓励,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因为目标是孩子自己的,而不是家长强加给他的。
写作业时,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玩游戏的心得体会,引导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做家务时,孩子也会认真做,家长可以给孩子以鼓励,比如给孩子讲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让孩子讲讲做家务的乐趣,比如打扫卫生,比如洗衣服,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孩子,我很爱干净,所以,你有些地方做得很好,是因为我爱干净,你可以去卫生间打扫,你可以去厨房玩一会儿,不要去捣乱。
孩子每次做作业时,家长不要三心二意,坐在一旁监督,可以是可以给他一个本子,和他一起探讨下,这样会对他很有帮助。
孩子的生活是有规律的,也是有规律的,《游戏力》一书中还提到过一个关键词“亲子互动”,即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那么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建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对于孩子日后的沟通能力以及社交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2、坚定地拒绝和妥协
一个人和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坚定地拒绝和拒绝,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并且坚持自己的底线。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需要让孩子明白,坚持是很重要的,只有坚持了才能得到。而且坚持也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喜欢,只有自己的坚持才是真正的真正的坚持。
3、正确地引导孩子
若是家长没有时间观念的话,或者说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也需要及时地引导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如何分辨对错的,有什么事情是需要注意的,而不是强硬的干预。
而且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家长只有让孩子明确了这些底线之后,孩子才会明白自己做事情的边界在哪里,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思考,这样的问题才会让孩子更加自信,更加容易听父母的话。
要让孩子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底线,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更加有原则的去做事情,而不是随意的胡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