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没有自理能力,无法生存。
如何让孩子恢复正常的生活,还有提升自我生活能力呢?
学会自理,保持生活自理能力,成为独立、自信、快乐的自己。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在本周系列的《如何让孩子远离抑郁》这本书中,非常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
《如何让孩子远离抑郁》一书中列举了很多案例,这套书里面都有关于“空间敏感期”的知识,有很好的锻炼孩子抗击日后人际交往的能力。
帮助孩子,成长自己
本书作者的阿黛尔?法伯说:你越能理解自己,也就越能理解孩子。
它也告诉父母,很多时候,亲子关系之间发生冲突,孩子并不需要做完美的父母。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带着接纳和爱去看待彼此,就能理解孩子,就会更加理解孩子。
如果父母不懂得如何去觉察,不懂得如何去觉察,不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这也是父母们需要学习的功课。
积极学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有些父母看来,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怎么可能还会有心理健康问题呢?
这在某些方面就值得探讨了。
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健康,会更加关注,同时也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更加重视。
所以,我们会发现,父母都很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懂得如何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当孩子在某个方面出现问题时,父母会更加焦虑,而不是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因为,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只有让孩子真正地从心理问题、从学校、从网络上去寻找答案,那才是真正地失去了孩子。
父母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就会阻止孩子,从根源上去找原因,从根源去改变。
因为孩子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家庭教育模式、家庭结构出现问题的结果。
如果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那么孩子只是学习机器,结果是问题就会堵住孩子的思维通道。
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越差,这个孩子就会越不自信,尤其是在学习上,孩子会表现得特别紧张,很吃力。
第二,正确的教育,就是要把孩子的意识还给孩子,让他去积极主动地去改变、学习。
如果改变不了他的原有的思维模式,那么家长就应该改变自己,把改变的权力还给孩子。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不愿意去上学的问题时,往往会采取暴力的手段来逼迫孩子去上学,比如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上学还得听老师的话,你看看现在学习的任务那么重,还要完成作业,我看你就是懒,你看你以后怎么办?”
或者是直接把孩子骂一顿:“你看你连个学习都学不好,还想着去玩游戏!”
但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显然不能。
想要真正解决问题,光靠暴力是没用的。
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靠吼、骂、要求,就能够实现的。
真正能够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刀”上,更可以用在认知上。
只有父母真正地了解孩子,孩子才能够听懂父母的语言,你才能真正地帮孩子开启“大脑”。
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并且是无条件的爱,他们才会从心底里,愿意去改变自己,真正地成为父母所期望的样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