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选错学校抑郁症
本周
上海市妇联·中国妇女协会妇女儿童权益服务中心向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提交《儿童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政策与管理》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
记者 冯怡
“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时间是屈指可数,没人关心,从小学到高中,没有人会像小孩子一样对自己负责任,但是现在这个环境,是处于关键的时期。”上海市儿童青少年卫生所副主任傅爱芬说,她很少在门诊中有父母发现孩子情绪不好,而且一旦父母出现焦虑、低落等负面情绪,就会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出去宣泄。
“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很多都是父母造成的,比如缺少陪伴、缺少沟通、争吵不休、家暴等等,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父母就会给孩子很多心灵的抚慰。”傅爱芬说,除了父母要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和理解,还要给予理解和支持。
“‘鱼缸’之爱”心理咨询师李晓芬认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当孩子表现出对自己极度不自信时,父母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就不会自卑,自信的力量会支撑他挑战困难。”
“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主要取决于“生物因素素养”,只有“生物素养”提高,孩子的心理疾病才会改善,而不是靠药物、靠家长的信念。”
除了心理治疗之外,“心理咨询师”的支持也很重要。“心理咨询师”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对于抑郁症的康复,“生物素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李晓芬介绍,生物素养对于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症,患者具有较高的防御心理、情绪稳定性,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将情绪调节、心理调适从负面状态中解出来。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也可以进行心理治疗,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康复效果更好。
而对于中度抑郁症,“生物素养”的提升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当药物治疗难度过大、患者情绪不稳、患者自我否定时,很有可能会陷入抑郁状态中,甚至可能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
“生物素养”是精神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晓芬表示,生物素养对于中度以上抑郁症患者,要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药物治疗必须依靠药物治疗。在治疗方案中,需要特别注意合理安排时间、规律作息、劳逸结合,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提高睡眠质量。
李晓芬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并且要督促患者定期进行自我测量,监测总分的变化。“比较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一定要及时就诊,咨询心理医生,经过治疗后,再进行心理治疗,改善认知症状,恢复信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青少年患者主要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家庭关系不和谐、家长缺乏教育引导等原因,长期处于抑郁情绪中。
(张晓晨、王烁钧、张子晴、刘希钧、赵忠凯、李慧星、黄杏贞、赵博和均为化名)
本文首发于: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黄宇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