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不上学好吗?我不是坏人。
她最好的朋友李阳是一家网游公司的老板,父亲是刑警队的秘书。
自从在网吧沉迷于网游,她经常夜不归宿,网吧一台号,她还经常不睡觉。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由于没有其他的爱好,她很孤单。
有一次她去我家里,亲戚在电脑前码字,我没来得及打开电脑,她就像个没事人一样,在自己房间里玩。
她一来,我就能发现她的学习成绩和之前相比有很大变化。
她刚开始网吧通宵,我还能看到她在QQ上聊得津津有味,但是随着交流的增多,她开始了更加的宅,手机、电脑、电视都不离手,跟同学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我实在纳闷,是什么原因让她染上了网瘾。
回到家,女儿起初还在我的怀里撒娇,说班上的同学都喜欢她,只有她自己不喜欢。
我听了很震惊,自己从什么都没教好,却要孩子教她,这不是在爱她吗?
想想看,我自以为自己是爱孩子的,就算孩子有什么缺点和错误,也会耐心教导,为什么孩子不领情,还要我理解她?
我渐渐明白,孩子身上的优点,并不是他能从父母那里学习到的。
03
只有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才能成为孩子内心成长的引导者。
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他们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有自信,才会在外面寻求帮助。
父母要做的,是为孩子创造更多“安全”的机会,帮他们建立自我。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孩子才会发自内心地信任父母,才会把父母的建议听进心里,并付诸行动。
比如,父母可以询问孩子最近的心情,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父母与孩子的对话也会让孩子感到安心。
让孩子确信自己的安全感
很多父母在孩子取得了成绩时都会问:“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对此表现得怎么样?”“你觉得这样好吗?”“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等等。
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在《理性情绪》中提到过:
“人类有两个自我意识:一是自我意识,二是社会意识。”
前者就像是一个婴儿的本能,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变化,并且十分渴望自己能像父母一样能被父母理解、接纳、认可,尤其是得到父母的支持。
那么当孩子真正能够拥有自我意识的时候,他们就会非常自信、独立、有勇气,也能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从容不迫地调整自己。
而后者就是孩子自己,他们更倾向于自我认同,而不是依赖父母,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只有父母、学校、老师能够接纳他们了。
而在这两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信任感、成就感和被认可感。
那些所谓的“厌学、逆反”的孩子,并不是真的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是被父母打击得没自信、没自尊,甚至还有反抗父母的积极、抵抗心理。
大人打压得过多,孩子会丧失自尊心,但是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打压式的教育往往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开始怀疑学习的意义和必要性。
也就是说,打压式教育下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厌学、逆反的心理。
第五,希望借助其他教育机构帮助孩子学习。
学习是一个苦差事,尤其是像英语单词、识字、拼音、数学公式、乘法口算等传统教育方法,需要大量的积累。
但如果孩子在家庭中缺乏阅读、学习的兴趣,那么孩子的学习也同样会受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时间管理教育如同给他设一块标设的”时间表”,设在表里的时间表里,不应该被忽视,也不应该被替代。
在假期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阅读,帮助孩子学会利用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接触更广泛的人,从而打开自己的视野,认识更广的世界。
假期里,也可以给孩子报一个阅读兴趣班,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去参观,增加孩子对书籍的兴趣。
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书,接触到更多的好玩的社会,让孩子对书更感兴趣,那么孩子就不会对书更感兴趣了。
结语
有时候家长很无奈,只是口头上鼓励孩子,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热爱,没有独立做事的动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辅助。
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以身作则,用行动来影响孩子,用榜样来影响孩子,才能唤醒孩子的潜能。
我是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养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帐号:陪宝宝写日记,共同探讨育儿问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