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孩子想到抑郁
抑郁
这是来自于内心的执念,是自己的执念,是想让孩子出人头地的,是自己的面子,是自己虚荣的表现。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相信有不少父母说:“我比孩子还要焦虑呀,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比别人差的太多,孩子在班上连个中游都比不过,我压力山大。”
这真是可笑又可悲的想法!
我们都是普通人,无法改变我们的生活。
父母眼中的孩子总是不省心,为什么我们要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难道我们只要拼成绩,就能把孩子培养成“神童”?
不是我们的孩子“够聪明”,而是我们“太笨”,“学不会”,而不是“不肯好好学”,“笨”。
而是“太辛苦了”,“没关系”,“我知道”,“我不会”…………………
这时候,你的嘴,简直就像是一座随时会引爆的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炸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过度的焦虑,其实是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变相的”伤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出生到长大,再到30岁,这是一条漫长的人生路。
可能有人会说:“我的孩子生来就笨,怎么教都教不好。”
其实,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比如在婴儿期,他不会翻身,不会走,不会走路。父母每天陪着他,吃手或看他,他就像婴儿一样。
到了2岁,他就像变成了一个小大人。他不喜欢父母管着他,喜欢自己做事情,父母总是在旁边指点。
他喜欢自己做事情,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向父母寻求帮助,自己想办法解决。
父母也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
甚至于很多时候,父母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这么笨?
那么孩子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这就要从孩子的需求上说起了。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假如你想把你认为是的东西变成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孩子是不会害怕的。
这需要父母的观察,眼光放长远,只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比如孩子看电视不愿意去写作业,比如孩子爱玩手机不愿意去上学,比如孩子爱玩手机不肯放下手机,比如孩子不喜欢看书不肯学习,比如孩子爱看手机,比如孩子爱看电视剧,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如果看完了之后自己也很开心,那么我们就可以接着看,慢慢孩子就会更加愿意去写作业,因为他已经觉得自己是可以管住自己了。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在孩子玩手机的时候说一句:“不要玩了,快去写作业。”孩子可能会很爽快答应,然后就去写作业了。这就是看起来是孩子在听父母的话,但是孩子却感觉自己的父母很不信任自己,因为在孩子心里,父母的承诺是对自己的否定。这样的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相信自己的,甚至在他们的心里,自己是没有手机重要的。
这时候,父母就算是想要阻止孩子,但是想要劝说孩子,就算是想要说服孩子,也一定不能通过长篇大论的唠叨来说服孩子,因为这些唠叨的背后,其实是父母的不接纳,不认可,不认可孩子的一些行为。父母看似是在激励孩子,其实是在否定孩子的行为。孩子内心是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接纳的,但是很多父母却只会一味的打击孩子,从来不曾想过孩子也需要鼓励,孩子在父母打击中感受到的是自卑感,是绝望感,长此以往的话,会慢慢地失去自信,从而导致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变得叛逆。
不接纳认可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接纳认可孩子是给孩子最大的礼物。但是大多数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接纳认可的,比如说孩子犯错了父母就会指责孩子为什么这么不听话,不懂事,不知道体谅父母等等,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糟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