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了一个《超级育儿师》的节目,挺吸引人的。因为这一集说的是个出生于单亲家庭的14岁网瘾男孩,请假在家天天打游戏,他妈拿他完全没办法,就求助节目组。
疫情期间上网课的家长也会有同样的烦恼,孩子老喜欢借着网课的机会偷摸看视频,玩游戏,所以我觉得看看这个视频兴许能有借鉴的作用。
节目组排出了一个育儿师,先来家里默默的观察了一天,如下图所示。孩子睡到中午才起床,一直在打游戏,妈妈求儿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面,不看不动。让他吃饭,不吃。
整个画面就是妈妈一直在催催催,孩子充耳不闻,当她是个透明人。妈妈说孩子四岁时,她跟前夫离了婚,自己把孩子拉扯大,没想到初中之后,孩子迷上了打游戏,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每天要打14个小时以上的游戏,黑夜白天都分不清楚了,人都打懵逼了。
当着节目组和育儿师的面,孩子还在忘乎所以的打游戏,当妈的实在受不了了,就拔掉了网线。
孩子见状本来想冲出家门,结果被制止。
他无奈之下,立刻冲进了厕所。他妈妈就在外面不断敲门。
育儿师观察也发现,孩子没礼貌不听劝,不尊重母亲。然后她说了一句话,让我觉得有点儿不对劲。
育儿师说妈妈太强势了,不给儿子自己的自由空间,所以给孩子压力太大了。
我觉得只能赞同一部分吧。
这个家庭背后的问题,其实节目组都挖掘过。
1. 孩子早期的抚养是谁来管的?
2.孩子之前的学习习惯是怎么样的?
3.他以前平时如何度过闲暇时光的?他有没有自己的朋友?他在学校跟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这么样?
育儿师一上来就认为问题出在妈妈身上,有点太以偏概全了。
最后孩子被节目组和妈妈逼到了沙发上,怀里抱着一个枕头闭上眼睛逃避现实。
育儿师感觉孩子好可怜哦,这么热的天抱着枕头寻求保护,是妈妈太咄咄逼人了哟。
育儿师认为,孩子处于青春期,不想跟父母有身体接触,可以理解。
这个我也认同。
接下来,儿子也对着镜头说了大意是这样的话:”我妈太强势了。她就是个噩梦,我要是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早就走了。”
由此,
育儿师
认为,妈妈强势儿委屈。所以,问题出在妈妈身上,接下来开了个家庭会议,批评了妈妈一顿。她说,正是因为妈妈控制欲太强了,孩子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找到自己的自主权和话语权,甚至朋友,所以才会厌学的。
在育儿师地撑腰下,儿子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说要掌控自己的人生。
但凡学过心理学的人都应该知道,心理的咨询和治疗,绝不可能在这么短促的时间里就得到解决。
这个节目组还没了解清楚完全部的资讯,就匆匆忙忙帮儿子在家里找回自信是不是有点太武断?
虽然是单亲家庭,但是爸爸也有抚养的责任,该给钱给钱,该陪伴还是要抽时间陪伴。这个爸爸到底是什么状态,完全没交代。
而这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是由谁抚养的,也不得而知。
人家没问,家长也没说。
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是都会敏感/自卑/逃避现实。
我听到过太多的”孩子本来很乖的,自从玩了电子游戏就失控”的话,我只觉得这样的概述,说明家长并不关心孩子。所谓的乖是什么?是安静?是不捣乱?还是有自己的学习计划,能自主控制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家长自己都不知道。
弗洛伊德的原生家庭影响论,只是心理学其中的一种,我们还有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有别于弗洛伊德所认为的被原生家庭不良影响伴随一生的潜意识,阿德勒认为,自卑和补偿是人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
他强调,自我可以按照自己独特的生活风格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我对我家的孩子上网课用电脑的事情,本来是看得很紧的。
后来我也累了,就跟他约定,每天如果他能够早点并且准确认真地完成作业,我就陪他一起看他喜欢的电视剧。
就这样,我们欢快地看完了《铁拳英雄》,他不但自己控制学习的时间,还会每天健身,自学武术。
这种速成的节目,很可能非但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反而还否定了母亲的权威性,刺激孩子抵触和反叛管教。
我只赞同这位育儿师说的,不要把孩子管得太紧。这节目还有下一集,我先不把话说死了,等全都看完了再来跟大家汇报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