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孩子抑郁咋办?
作者:医生 幸福 幸福双翼学员
首发:家长学堂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近两年,看到一些青少年因为抑郁自杀,患者因为抑郁跳楼的事件。尤其是家有青少年孩子的家长,知道这个结果后,心痛不已。
这是因为,一个本来学习不错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
生病了,就该好好休息休息,玩耍,该看书,不能再看电视、玩手机了。
身边很多孩子也会抑郁,抑郁的人不理解。
于是,他们有了生病的手段:吃药、跳楼、再重读。
这世上,最让家长痛心的是:抑郁,还要抑郁。
据美国儿童心理专家的研究,到24小时内,8—10岁儿童平均每小时中的一分钟会有8—8分钟左右的心理活动,可谓是分心。
孩子上学前,父母尽量带孩子做户外活动。
带孩子出门旅游、逛超市购物、亲近大自然、赏识新事物,接受大自然的恩典,收获勤劳、善良、开朗的性格,启发智慧的同时,也教育孩子健全人格。
同样,情绪的力量比智慧更强大。
家长的关心和鼓励,会让孩子更有动力,也更愿意和父母交流。
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孩子在父母的鼓励中,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阳光、开朗。
3. 了解父母本身心理需求,享受亲子时光。
前苏联著名心理咨询师兰海老师说:“教育孩子就像放风筝,父母越松弛,绷紧的风筝越紧。”
孩子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比起学习、比起学习,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接纳、理解、鼓励和尊重。
作为父母,首先应尊重孩子的选择,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再普通的小事。
如果家长觉得不务正业,那就完全可以不做,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3. 倾听并尊重孩子。
家长与孩子沟通时,要用“我”开头。
例如,当孩子把他的玩具给别人分享时,家长应该说:“孩子,谢谢你愿意分享给我,你这次活动不仅自己玩的开心,还能帮助别人,你太厉害了”。
这就是尊重孩子的感受,即使大人在旁边看电视,也会觉得很不舒服。
4. 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正面鼓励。
孩子分享给大家玩的时候,你可以说:“我看到你最近在幼儿园里和其他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你加入了他的游戏,你学会了和他一起玩耍,你的孩子能和别人玩到一起吗?”
注意不要把这种方式评价成负面的,而是让孩子接纳到积极的反馈,让孩子更愿意和你交流。
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积极的关注,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爱自己的,也是值得自己信赖的。
5. 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
相信孩子,支持孩子。
如果你自己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面,而没有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能力提升,那孩子就容易缺乏自信,因为他们缺乏自我认同感。
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而且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很多变化,变得不同。不要以为孩子会变化,会有自己的爱好,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的变化,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这样孩子才会更加的信任父母,愿意和父母一起交流,一起解决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帮助孩子正确看待网络,合理运用网络,引导孩子合理利用网络,帮助孩子在网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今日话题: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孩子沉迷网络的现象?你还有哪些方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