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上学就头疼回去不疼。到了班级学习也不好好写作业,我们两个一见面就像鸡同鸭讲,还没聊几句,孩子就又吵又闹了,家长在学校一头疼,还给孩子报了一个不想去上学的补习班。
我发现孩子上的补习班,数学要他写好几遍,孩子每天都要写上好几个小时,数学作业,英语作业,现在在班里就连半个小时都在努力写作业,真的很痛苦。
我在网上看过一些因为辅导作业引发的严重后果,比如一个17岁男孩,成绩“倒退”了,他的父母花费了大力气辅导,结果不但没提高成绩,反而成绩不好,后来就停掉了辅导班,后来就是期末考试,他依然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再加上他一直都是这样的状态,他的学习成绩终于到了一定程度,连原本很可能考上二本都难,这位妈妈竟然已经有些许绝望。
原本还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孩子的父母亲因为经常吵架,家庭就变成了战争,这给孩子的心灵上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伤害,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承受这个家的重负,没有任何的价值感,有时候就会选择自暴自弃,慢慢的也就会走上了辍学的道路,再也不想回到学校。
02
我们都知道,河南的孩子所受的教育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读书,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不惜花大价钱让孩子去补习。但是这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我们不可能在孩子每次向父母提要求的时候,都能问出相同的问题。
也许父母从来不问孩子为什么要学习,也许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家长没有督促孩子去学。
父母只是想当然的把学习当成是孩子的第一要务,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学习的意义。
那么孩子怎么去体会学习的意义呢?
一个孩子的学习很简单,除了掌握课本上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因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把学习当成是一种技能。当孩子可以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后,他自然而然的就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真正的学习是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孩子才有可能真正地对学习产生兴趣。
我们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也要警惕这种教育方式,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知识的乐趣的。
只有当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后,孩子才有可能主动地去学习。
这个世界是不存在让孩子吃苦的,真正优秀的人是自己的孩子。
06
对孩子而言,父母最好的教育是成为孩子的榜样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身教比一万句唠叨都有用,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只有父母先做好榜样,孩子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马飞是个品学兼优的学霸,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还喜欢帮助老师做家务。
如果父母从来不管孩子,不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相信孩子,只在乎成绩,那么这样的教育方式,和其他人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不自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认为:“一个男孩需要鼓励,就像喝水的人需要鼓励,一个温暖的家需要拥有和谐的亲子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心理学家李玫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这样一个观点:“12岁之前,父母的唠叨是黄金;12岁以后,父母的话语是垃圾。”
其实,想让孩子平稳地渡过叛逆期,父母要做的不是用权威和打骂来管教孩子,而是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用同理心去理解他,孩子需要的不是否定,而是具体的帮助,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家长应该学会观察孩子,而不是直接指责。当孩子不听话时,适当地给孩子一点空间,让他把内心的话说出来,不必太多干涉。
(2)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放下架子,尝试理解孩子
面对孩子的叛逆期,家长难免会觉得自己的教育已经失败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