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郁症能彻底好吗?
好多父母都在焦虑。
我想说,不能。如果不能,那么你的孩子即使被诊断抑郁症也很难完全好。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要谈一谈孩子抑郁症的问题。
第一、抑郁症的原因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问题,更多的是父母问题的体现。
孩子生下来之后,一直是他们的依赖和精神依托,父母突然离开,孩子可能会有失落、难过、不舍,这个过程就是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的过程。
因为长期漠视,导致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降低,父母看不见孩子的需求,也没看见孩子对自己的需求,更不会有共情、有情感流动的体验。
孩子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父母给孩子的陪伴不够。
只有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才会获得无条件的接纳,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才有勇气去面对外部世界的探索。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的爱是真诚的、有深度的,能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激发出内心的力量,才能让孩子获得自信、勇敢的面对人生。
当孩子拥有了这些能力,他才能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更加坚定。
1.爱与信任是孩子行走的底气
孩子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底气,是因为他相信,即使跌倒了,孩子也会站起来,甚至会越发自信。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把孩子当作一个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来看待,给他自由、关爱、信任,提供精神上的养分。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支持孩子渴求独立的尝试,给他自主的机会。
孩子天然的对独立的渴望,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认可,于是,我们想方设法地去控制孩子,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让他按照我们的希望去成长。
所以,孩子只能遵从我们的安排,去遵循他的意思去生活。
就像我们想要孩子长大,就要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成长。
孩子的成长其实就像一场旅行,沿途看风景,吃美食,穿漂亮的衣服,但要允许孩子有选择、有选择地去尝试。
孩子只有在一次次试错中才能成长,才能在摔倒后坚强地站起来,最终学会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要允许孩子尝试,才能把人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
03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用心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用心“育”出来的
曾仕途征程中,遇到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学生。
他叫徐孟南,是2008年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当年很多孩子觉得自己考卷“无聊”,可是,爸爸却意外地送给了他一本“人生实锤”。
没有华丽的学历,没有满腹经纶的他,在事业上却有着无比的天赋,在平凡的岗位上也依然可以有出色的表现。
而这位学生的爸爸看到儿子的成绩后,开口就问:“怎么样?”
儿子说:“英语老师都让我们背了一个生字,可是他总是最后一个背,一个也不背。”
爸爸很疑惑,问儿子为什么?
儿子说:“我背单词是为了应付我妈,我妈说让我抄一遍,可是我死活不背,我妈说,抄完不就行了吗?”
于是,爸爸就给孩子买了一个“名人励志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孩子的教育,家长的责任重大。
有一个老爸叫吴德胜,因为在家里边上有了个跟他儿子差不多大的孩子,所以吴德胜的儿子就很不舒服。
他的妻子提醒他说:“你家孩子不听话,你要多管管。”
他的妻子非常生气,直接回怼:“你这不是蠢么?我看你就是懒,不想上学!”
李德胜说:“那是你的事,你要听我的,我说了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