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后 爸爸抑郁了
据李华的同学描述,自己爸爸的那一刻情绪好像不对,总是阴沉沉闷,没有原因的,但当时自己特别难过,很有可能在外面受了很大委屈,想要找爸爸倾诉,但爸爸却对自己总是这样冷冰冰的,对他冷嘲热讽,然而孩子就这么过去了,直到今年年初,孩子也经常说“爸爸你不要再凶我了”之类的话。
但最近,李华的儿子总是说“我这个人挺好的,别的事情自己不想做,都是他的错”,却从不主动承认自己就是一个“笨蛋”。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看到孩子变成这样,李华的内心也跟着着急,但又不知所措,于是就用自己的言语表达了对孩子的愤怒。
结果却让孩子痛哭流涕为,并且满脸的不服气,可孩子显然已经麻木了,什么也没说,也没反驳。
很多父母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的开始,其实这是孩子试图引起父母注意的表现。
孩子在3岁左右开始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这时候的他们,总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又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挑战。
父母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不懂事了。
孩子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但是父母却不愿意去了解原因,反而觉得孩子越来越叛逆。
于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亲子关系就会越来越差。
2.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困难
父母的错误观念,让孩子在青春期变得更加叛逆,更加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认同。
孩子的思想和独立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我们总是想着去改变孩子,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想法,或者用强制管教的方式企图控制孩子。
在这种摇摆不定中,亲子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差。
心理学上有一个“超限效应”,大意就是说:
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过强和时间过久,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父母的不断催促、提醒和唠叨,只能让孩子不断地对自己产生厌烦,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
甚至产生“超限效应”,会产生一种自我放弃心理。
不仅影响孩子的自信,还会使他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让他更加害怕失败。
当我们的措辞与孩子的感受不一致时,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
所以在孩子身上,请父母要注意:
父母的每一句唠叨,都是在增强孩子的挫败感。
他会因为你的话语权,而产生抵御、抵抗、辩解、对抗的心理,并且,你的话语对他来说,并没有任何的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当我们再唠叨时,要改变说话方式,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再慢慢地去引导孩子,把“不如”变成“可以”,然后再慢慢地过渡到“你要这样,我就要这样”。
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孩子通常会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冷淡,甚至是讽刺挖苦,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尽量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不要总是在孩子面前提起,这样会让孩子非常反感。
当然,如果孩子非常希望父母陪伴在自己身边,那么父母就应该多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最后,家长要学会说希望,让孩子看到希望。
很多时候,孩子们的成绩之所以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有学习的愿望没有被满足。比如有的孩子,因为看见了同学没考好,很难过,很生气,就会对着父母发泄出来,以此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但是,这个时候,家长也不能指责、埋怨孩子,这只会让孩子更加难过,进而不愿意学习。如果孩子连父母的希望都不能实现的话,那么,他们身上的任何问题都会在学习中反映出来,这种现象就是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
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尽可能地发掘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孩子去学习,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孩子为了分数而去学习,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厌学其实是他学习生涯规划中的一种自我保护,一种自我保护。
作为家长,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是让孩子自暴自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