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致孩子抑郁

父母致孩子抑郁,孩子致父母愈抑郁。

作者 | 李康

《活下去的理由》是韩国纪录片《活下去的理由》中讲述的一位妈妈,她是一个从事育儿工作,后来她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父亲带,结果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断了。但是,她还是选择了相信儿子,孩子终会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坚强有独立人格的人。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这是一份经历了孩子抑郁后的沉淀,从发现孩子抑郁后,对孩子所有的担心和焦虑,以及难以想象的行为,写下的各种各样心酸的文字。

每一个不断“挣扎”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无助的父母。

为了改变,父母开始积极寻求帮助,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好的面对生活,走出困境。

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对的呢?

对于孩子来说,最需要的就是来自父母的鼓励,而不是来自家长自以为是的讲道理。

当一个人长期“心理营养不良”的时候,内心就会缺乏营养,长期的低自尊水平,对孩子的人格成长很不利。

而父母错误的沟通方式,不仅会让孩子陷入困境,甚至还会让孩子患上抑郁症。

《他们的世界》中提到:

一个大人常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得不耐烦、挑剔、缺乏耐心、无原则地迁就孩子,会让孩子形成一个冷酷无能的“童年阴德”。

孩子会觉得,自己无论多大,永远都是父母的“软肋”,是提线木偶。

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里,父母对自己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无条件的爱是满足孩子一切需求的前提,如果没有条件,孩子是不会有其他的需求。

所以,要想让孩子放下手机,父母就需要学会用孩子的方式,去满足孩子的需求。

那么,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

之前有一个直播平台上面有个关于父母与孩子玩手机时间的调查研究,里面有很多关于孩子玩手机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数据来自全国各地的90%的家长,分析结果显示:

当孩子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超过1小时以上时,就会出现近视眼的风险增加,这是肯定的。

而每天玩手机超过1小时的孩子,相比之下,近视眼的风险要高很多。

2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让他玩手机

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

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比如多动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建 议:

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父母手机中拒绝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最好的教育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孩子会模仿父母,有样就会学习。

拿起曾经的实验来说,研究者找了两个孩子,给他们每人发短信,告诉他们“你们能不能快点起床,这样好工作做完了就可以早点休息了。”

第二天,当孩子们准备好以后,这两个孩子都很开心地接受了。

他们用铁笼丢掉了火车,并发出了“最有耐心,最有力量”的信息。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把手机从孩子身边夺走,孩子也就失去了这些最初的乐趣,不再会兴致勃勃地去探索世界了。

如果我们把手机当做洪水猛兽,一味的想着如何阻止孩子接触,禁止孩子接触,甚至没收手机,孩子只能接触,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方式。

比如和孩子一起观看一些儿童节目,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让孩子主动学习,再利用一些实例,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当他拥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不会沉迷于手机,还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这才是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有效方法。

总之,很多孩子手机上瘾的原因,其实都是父母的原因。

手机为什么这么吸引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手机的存在,人们的社交媒体功能,从而无时无刻都可以和别人联系,只要一有时间,孩子们就会揣摩他们的父母,了解父母的作息,知道父母关心的事,再大一点的孩子,还能够通过手机了解到有趣的世界。

这就是所谓的手机瘾。

所以,那些明白了这个道理的家长,其实可以直接把孩子从他们身边拉回来,比如,带他们出去玩,给他们买一些他们喜欢的玩具,陪他们读书,带他们出去骑车,去玩耍。

甚至,可以让他们帮忙照顾一下弟弟妹妹,让他们陪他们下楼玩耍。

这些小细节都很好的锻炼了孩子,让他们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信赖,这样一来,也可以帮助孩子减少对手机的依赖,但是,切忌,父母不能成为手机的奴隶,对孩子放任不管。

另一方面,父母要通过手机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有自己的方式玩手机,比如让他们上线下课,给他们去参加集体活动,给他们买喜欢吃的零食,或者去学习他们喜欢的偶像的人物传映。


这是水淼·WordPres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3-03-31 09:49:19)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3-31 下午3:16
下一篇 2023-03-31 下午3:43

相关推荐

  • 抑郁胸闷怎么缓解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缺乏动力等。如果你经常出现抑郁胸闷的情况,可能是由于抑郁症状引起的。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缓解症状。 那么,抑郁胸闷…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5-23
  • 孩子不想读大学了怎么办

    孩子不想读大学了怎么办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知识、发展职业和提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然而,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他们可能感到困惑和不安,因为他们不想读大…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7-05
  • 家长怎么帮助网瘾的小孩(小孩有网瘾怎么教育)

    家长怎么帮助网瘾的小孩(小孩有网瘾怎么教育)   孩子网瘾怎么办?孩子网瘾不是简单的指沉迷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英雄联盟,第五人格等游戏,还包括了看网络小说,听网络小说,刷…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随着时代的变迁,孩子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如何让他们心理健康地成长成为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问题。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了解幼儿的…

  • 初三心理健康教育

    初三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初三阶段的学习进程的不断推进,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越来越重要。作为初三学生,他们即将面临升学的压力,同时还要应对紧张的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的挑战。因此,初三心…

  • 吵架引起的孩子抑郁症

    吵架引起的孩子抑郁症 案例 婷婷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只是因为妈妈的某些事情,经常会跟她吵架,比如说爸爸吵架了,妈妈一气之下就摔了自己的东西,然后弄得爸爸的心都疼,其实,这样的行为…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2-27
  • 青少年疫情期间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近日,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情况复杂。不少城市的中小学校也由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那么,如何防范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引导? 黑龙江省青少年学习与发展学会心…

  • 心理健康体会500字

    心理健康体会500字 如果说在心理培训之前对心理咨询处于一个未知的阶段,那么这次培训便开启了心理咨询的心窗。“心理学是什么?”当李主任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心理学就是…

    孩子心理健康 2022-04-11
  • 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工作中,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教育与心理健…

  • 关注孩子多方面心理问题,引导孩子缓解焦虑情绪

    孩子一下子吃太少你要关注,吃太多同样也要关注,睡眠也是,孩子的睡眠一般都是不错的,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了睡眠上的问题,那么他的心理问题应该是比较严重了。   孩子和成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