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己觉得有抑郁症是真的吗?
说到抑郁症,就想起很多人对抑郁症的误解。
我以为,抑郁症只是一个情绪问题,而不是一个躯体问题。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在我看来,抑郁症是因为“心情不好”。
抑郁症并不是心理问题,是一种心理问题,和感冒一样,是一种身体上的疾病。
它的问题由生理造成,和身体的虚弱,还有心理,神经系统造成的压力,有关。
其中,父母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包括文化、语言和非社会交往,都可能引起抑郁症。
包括孩子不健康的心理,以及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困扰,也可能引起抑郁症。
而导致孩子抑郁症的因素,除了遗传外,还有就是家庭。
有的孩子会出现一种抑郁症的表现,那就是一种典型的情绪低落,这种低落的情绪表现就是抑郁症的早期表现,他就像是一台抑郁症患者。
孩子的抑郁情绪如果没有及时疏导和疏导,很容易出现自残自伤,自伤自杀的行为。
也许孩子在很多时候,就是单纯的不开心,她想要你给予安慰和理解,可你却只顾着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忽略了他的内心需求。
当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有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像是拔掉网线、砸了手机、家长直接没收手机、甚至打骂孩子,殊不知这样做会加重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还会产生报复性的心理。
最后导致孩子形成心理问题,性格暴躁,行为暴力倾向,心理疾病。
因此,孩子有时候不是真的想死,只是真的觉得活着没意思,连死都不想活了,就用“死”来威胁父母。
有人说,没有活着的意义,也没有活得好的机会。
曾经看过一个有意思的段子:
孩子自杀,她哭着问孩子,为什么要自杀?孩子回答说,在家里太压抑了,他说想跟爸爸妈妈一起住。
后来她才知道,原来孩子想爸爸妈妈了。
她心疼这个孩子,可是妈妈去死的时候,她却不知道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所以,孩子她从来不愿看见,当她痛苦的时候,她其实是希望父母能够关心她,支持她。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主动和父母分享呢?
01
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爱
什么是爱呢?
无条件的爱是给予孩子一切的,但是父母不要把这份爱太满,总是以为是为孩子好。
一个家庭总是有很多的爱,但是爱的方式一定要灵活,如果你是出于爱孩子,你就要负责任他,让他在爱的环境中成长。
另一个是给予孩子安全感
家长对孩子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会让他不自信,所以,让他慢慢知道有时候父母也是有局限的,在很多时候,他不了解父母的想法,也不了解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一定要把这些困难揽在自己身上。
所以,当家长遇到困难的时候,孩子就会本能地退缩,就会因为自己的无能而选择逃避,选择去克服,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到无助感,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消极。
还有的父母,对孩子不信任,认为孩子长大了,他们会犯错误,会自己改正,所以,就不让孩子去尝试,他们会逼迫孩子去完成某件事,让孩子去面对错误,而不是告诉孩子,犯错没有什么,孩子就会犯错。所以孩子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了,反而会有些内疚。
2、家长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相信自己
这样的孩子,在没有尝试的时候,就会觉得家长的狡辩是为了引起他的重视,因为孩子觉得家长根本不理解他的感受,他就会觉得家长没有体会到他的感受,他不被信任。当他觉得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的时候,就不会相信家长。
如果家长对孩子言而无信,就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对自己很不信任,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也不会承认。
家长要学会向孩子道个歉,让孩子也道个歉,其实,家长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就不要轻易就对孩子说一些有损人自尊心的话。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