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68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孤独症,这些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你了解过他们吗?
一个真实的案例分享:
三岁的浩浩自从进入幼儿园之后,妈妈总是不时收到老师的回馈,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妈妈也没当多大回事,以为孩子说话晚,总是鼓励他多跟小朋友一起玩。
有一次老师很好奇就问了他一句,“你为什么不喜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呀?”浩浩说了一句,“我对这个世界不感兴趣。”
孩子心底的一句话,让妈妈慌了。这才觉得孩子是不是生病了,赶紧带娃去看医生。经过医生诊断,孩子患有自闭症。
犹如晴天霹雳,夫妻二人头顶的晴空坍塌了,浩浩妈妈为此辞掉了工作,全心地陪伴孩子。多年来一直在陪孩子四处就医的路上。
自闭症又被称为孤独症,在我国孤独症人口数量约1400万,其中234.9万是儿童。
如今孤独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的压力,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孩子很容易迷失自我,将自己抛之在这个社会之外。
缺少情感反应,动作重复刻板,不愿与他人交流,没有目光接触是其明显的特征。
孤独症患者往往在三岁之前就会表现出来,在幼儿时期表现尤为明显。其表现特征如下:
①存在语言障碍
一般孤独症患者都很少说话,甚至不说话。偶尔会用手势代替,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
②行为呆板
孤独症患者兴趣比较单一,往往会专注某一类事情,比如对转圈圈、排列很感兴趣,行为呆板,一般一眼就能看出。
当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会变得焦躁不安,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行为和习惯比较固化。
②情绪易冲动
孤独症的孩子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碍,适应不了环境的转变,所以情绪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容易有冲动或过激行为。
④感知模式
对某些声音、颜色、光线的事物会产生极为焦躁不安的反应,但是对冷热、痛楚的反应很弱,对外界的危险也缺乏警觉。
⑤喜欢独处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往往在婴儿期就表现出这一特征,从小就不愿意和他人亲近,包括自己的父母不喜欢被人抱,总是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玩,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认为自己的世界只有他一个人。
当孩子出现了以上的一两种特征,父母就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了。
目前关于自闭症的成因有多种结论,除了遗传、生理因素,也与外界环境有关。
患有孤独症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可能还会产生厌世的情绪,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伤害自己,所以对于自闭症,父母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
越早治疗就越有可能改善,让孩子像个正常孩子一样生活。除了必要的医学干预,父母的陪伴仍然是长期要做好的心理准备。
当孩子确认有孤独症时,应该怎么做。
一、培养基本生活能力
虽然自闭症治愈可能性很低,是一项长期持久性的战役。但不同教养方式也会对其治疗产生不同的作用。好的教养方式会有助于改善减轻症状。
要逐步教会孩子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记住基本的规则,培养基本的自理能力和一部分基础社交能力,能够模式化地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
二、给孩子创造一个让他放松的环境
孤独症患者必须要有人专门照顾和陪伴,无法自己照顾好自己。在让他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学会让他在不同环境中放松下来。
利用一切手段让孩子去接触可以接触的人,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能让孩子逐步融入。
看过一个案例,为了帮助自闭症儿子恢复,这对夫妇把家从上海搬到了云南,就是因为孩子喜欢画画,希望通过这个环境能够治愈他。
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一些自闭症儿童可能在绘画、音乐、数学这些方面有先天的敏感,家长要善于观察,敏锐捕捉孩子的长处。
帮助他建立自信,多表扬孩子,鼓励孩子,降低标准,努力为其创造成功的契机。
世界第15个自闭症日,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孩子祈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