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抑郁症要不要告诉老师?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结合上面有部分家长朋友问的一些问题,聊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篇文章是由王迪的老师讲解,和我们的实际情况来叙述。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心理健康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人们心理健康的作用的手段。心理健康的核心是“未雨绸缪”。我们在临床上常常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1.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孩子有他自己的闪光点,也有自己的不足,家长要做的就是,接纳他的缺点,然后帮助他弥补缺陷。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取得成功,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尊重他的不足,给他足够的支持。如果孩子的能力在某一方面没有做好,就不要苛责他。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给他鼓励。这样可以帮助他更好地面对挑战,建立自信,增强体质。
2.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对于追求完美的人,我们不要苛责他。哪怕孩子有完美的表现,我们也要接纳,而不是苛责他。因为对于追求完美的人来说,人际关系是他的底线,我们要帮助他成为一个好的、积极的人。
3.纠正他的错误。
你会发现,追求完美是每个人的共性。我们一定要纠正自己的错误,纠正错误,从而获得真正的成功。
4.给他一个赞美。
允许他们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并在众人面前表现得像个孩子,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认识到你真的会对他的话自作自受,他也会越来越棒。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劈头盖脸地批评他,而是要仔细聆听,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了解到他真实的意图。
5.接纳他的负面情绪。
这一点非常重要。当孩子出现情绪时,他的情感需求、安全感、情感需求、尊重需求被满足,当孩子的情感需求被关注,被鼓励,被肯定,他的自尊感得到满足,就会增强他的自信心,会产生自我价值感。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通过交往来认识自己的,当他被关注时,就会产生归属感,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二、父母要为孩子创造机会
“孩子的情感需求来自于家庭,父母和孩子一起寻找更好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孩子会有更加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也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孩子可以自己去选择朋友,选择志向和追求。”
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父母要像一面镜子,映射孩子的喜怒哀乐,并且能够引领孩子扬长避短,发掘自身优势,促进孩子的成长。”
“父母不要让孩子太早去恋爱”,这是在阻止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同时也是在阻止孩子发展自我意识,阻碍孩子拥有独立能力,变得没有主见。
建议父母在给孩子买东西前,可以提前约定好,如果孩子有什么需求,可以适当满足。但是如果孩子提出的需求是不合理的,父母要坚持自己的底线,用温和的方式去解决。
这期间,孩子不能随意的表白,比如对妈妈说:“妈妈,我很喜欢这个小表,我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小度,以后也会经常对妈妈提要求,让妈妈开心!”
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要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用沉默中鼓励孩子表达自我的力量,再辅以坚定的语气去坚持原则,告诉孩子底线之下可以得到满足。
这种情况下,孩子更能接受父母的想法,也能更好的保护自己,也更有利于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2、拒绝孩子,给孩子做选择的机会
李玫瑾教授讲过一个故事,说她和老公结婚后,孩子就很调皮,常常闹脾气,后来他们想了个办法,就是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这样一来,孩子就不再闹脾气,也不再需要妈妈了。
久而久之,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喜欢缠着妈妈,妈妈就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