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与精神病的区别(强迫症属于哪类精神病)

今天来谈一下强迫症。

 

对于强迫症的咨询和治疗,存在着很多误区,存在着很多谎言。

如果我们不能按照正确的治疗思路去治疗和咨询,那么你的强迫症可能就会一直困扰你,甚至可能会转换成其他更加严重的精神类疾病。

 

强迫症有转化成躁狂的可能性,也有转化成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关于这一点,在国际上是有成熟的研究报告的。

首先,我们来看强迫症是怎样鉴别的?一个人到了什么程度才可以算是强迫症?


我在这里做一个归纳,这个归纳是科学的,合理的,大家把这个记住,基本上就可以鉴别强迫症了。

第一,就是重复。一种观念,一种动作,一种想法,在你头脑中,或者在你的行为中,高度地、频繁的重复,就具备有强迫症的第一个特征了。


比如说,你躺在床上,你重复地出现了:有人把门推开,煤气罐要爆炸,你把车门锁上了,你离开车了……


你头脑中反反复复地出现了车门没有锁好,你的注意力就放在对车门的关注上,这些就属于重复——重复洗手,重复关门,重复锁抽屉,重复思考一个东西,重复担忧一个东西。


只要是反复的,重复的,就具备了强迫症的第一个临床诊断的要求。

第二,重复的动作或者重复的观念,或者,重复的表象是暴力的、猥亵的、不理性的、纯粹无意义的,就是这些东西,它完全是观念的产物,是暴力的,猥亵的,不理性的,危险的和凶吉相关的。


比如说有人开车过十字路口,红灯亮了,他就开始数,他认为数到六十下绿灯亮了,他就活六十岁;数七十下,绿灯亮了,他就活七十岁。如果他今年四十岁,他数了四十二下,绿灯就亮了。他头脑就会产生一种念头,我只能活四十二岁,他就会焦虑,就是这样的想法。

这种担忧很荒诞,很不理性,很猥亵,很暴力,很不符合情理。一般人不这样想,而你这样想了,你这样做了。


第三,所有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表象和强迫动作(强迫动作又叫强迫仪式),都伴随着焦虑或者抑郁。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伴随着焦虑,就是你不这样想,你不这样做,你就非常担心、非常害怕,你就心神不定,你就忧心忡忡。


你这样一想(一做),那种担忧,害怕,心神不宁,忧心忡忡就会减轻。但是减轻了以后。过一段时间它又积累、积累、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不得不再去想。

所以,在一定程度来说,强迫思维和强迫仪式、强迫表象是为了逃避焦虑,但是这种逃避焦虑的方式,是没有效果的,是无效的。


第四,所有出现的这种思维,重复性的思维、重复性的动作、重复性的表象,都是你主观上控制不了的。


你主观控制不了,不是你想想这些,它才想的,不是你想做,它才做的,就是其内在有一种力量,内在有一种机制,让你这样想,让你这样做的,所以叫强迫症。

强迫症,原来的名字叫“强迫强直冲动”,临床上把它简称为强迫症,英文缩写为OCD, 就是你主观上不想这样想,不想这样做,但是你由不了自己,你控制不了。

 

最后,有时候患者也为自己这种反复出现的思维、观念、表象、冲突所折磨,患者企图抵制,不想这样想,但是抵制往往无效。

具备了这五个表现,就是百分之百的强迫症。

有人可能要问,强迫症和强迫倾向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在于:
强迫倾向很轻,自我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控制,对社会机能水平影响不大。


记住这三点:


第一,强迫倾向比强迫症要轻。就是它引起的这种焦虑体验、恐惧体验等等不太严重。


比如说,他担心自己车门没关好,或者担心自己房门没关,他有点担心。但他就心里说:算了,不管了,就一个车,让它偷去就偷去,房门没关好就没关好。

或者,他去把它检查一下,确定一下关好了,就走人了。这个属于强迫倾向,这个不要紧。


第二个,即使他没有这样去做,他的焦虑体验也不强烈。


最后一点就是,他没有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


但是,强迫症会因为它的重复性,动作的重复性,严重地影响他的社会机能。


比如说,一个孩子早上去上学,必须在七点半到校,但是他在路上数数字,走一步数一下,走一步数一下。他在这个动作上进行反复,把整个节奏拖慢了,他就迟到了。


还有一些严重的强迫症,是走几步退几步,走几步退几步,那个就非常严重了。

那么,关于强迫症的咨询和治疗,有哪些需要了解的问题?

 

可以负责任地讲,强迫症没有单独通过心理咨询治好的可能性。如果谁说:他通过咨询手段把强迫症咨询好了,那就太扯淡了,因为关于强迫症的脑功能改变,已被完全确定了。


可以去看关于研究这方面的近十年的教科书,尤其是近五六年的教科书。最新的研究成果都给我们呈现出了强迫症脑功能改变的图片,这个图片是在活体状态下由
先进的PET技术和SPECT成像系统采集的。

它发现,强迫症患者一般来说具有三种典型的脑功能改变:

 

第一是最常见的扣带回,尤其是扣带回前回的生理机动水平不正常地增高。

第二是基底神经节至少有一侧不正常地增高。

第三是左侧颞叶有不正常地降低。

这些已经被确定了,这些必须通过治疗,才能得到恢复,通过咨询不可能让大脑功能得到恢复。

凡是诋毁强症的药物治疗的,说透了,他不想让你把钱花到精神门诊,希望你把钱花到咨询室;不希望你把钱花在临床心理医生那里,而花到咨询师这里;这个是不对的,你们不要上这种贼船。


有些人怕治疗有副作用,就接受咨询,或者通过中药去调整,这些都是一派胡言和一派胡来。

强迫症的规范治疗必须交给精神科医生,或者医学心理学家,一般的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和其他心理工作者们,没办法真正地对强迫症产生了有效的干预。

那是不是说,对于OCD,心理咨询就没用呢?


不是的,
不是咨询没用,而是治疗在前咨询在后。必须以治疗为主导,以咨询为辅助,不要把这个关系颠倒过来。

这个话题跟大家就谈到这里,希望我们都摆脱包括强迫症在内的各类心理疾病的困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4-23 上午4:06
下一篇 2022-04-23 上午5:16

相关推荐

  • 家长评语孩子成绩不好

    尊敬的老师: 我是您孩子班级的家长,我想向您反映一下孩子在本学期的成绩情况。 首先,我想强调一下,孩子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肯定的,但成绩的提高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

  • 开学孩子心理健康

    开学孩子心理健康:迎接新的挑战和压力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孩子们将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对于许多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意味着他们将开始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压力。对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 沉迷网络游戏的事例简短

    巨婴这个词是一个网络流行用语,指的是虽然已经成年,但心智方面却还像个孩子,极为的不成熟。 而现实生活中,虽然很多成年人都比较成熟,但也有不少一部分人是这个样子的。能成长为这样的人,…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一、家长注重平常与孩子的沟通 平时亲子沟通的目的是要增进亲子之间彼此的了解、默契的培养,随着长时间的沟通父母不仅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

    孩子心理健康 2022-04-08
  • 疫情期间孩子心理健康是否有影响

    疫情期间孩子心理健康是否有影响 自2020年开始,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孩子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压力。 点咨询免费领…

  • 网瘾禁孩子沉迷于手机

    网瘾禁孩子沉迷于手机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手机,特别是在青少年中。网瘾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家庭和机构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控制孩子的手机使用。然…

  • 压制抑郁症的药物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失眠、食欲改变等症状。尽管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但在某些情况下,药物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压制抑郁症的药…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6-18
  • 请问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呀)

    “快把裤腿放下来,这样露着脚脖子会被冻着的”小珂大声训斥道,“就不放!你懂什么,大家都是这么穿的”孩子丝毫不示弱的回应道,小珂无数次提醒孩子不要在冬天露脚踝,可孩子就是不听,每次看…

    2022-05-12
  • 男孩子最爱玩的游戏如何看待孩子玩手机

    男孩子最爱的游戏如何看待孩子玩手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游戏领域,许多受欢迎的游戏都需要智能手机的支持,这使得许多男孩…

  • 对孩子没耐心抑郁

    对孩子没耐心导致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和反应没有足够的耐心,可能会使他们感到沮丧、无助和失望,从而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 对孩子的耐心不足可能是由于父母对孩子…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