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不要往外赶,出去赶快回家,否则还要吃饭,在外面别玩耍,不允许吃饭,这个孩子就会容易抑郁,为什么会容易焦虑呢?
孩子上了幼儿园,他每天回家,我们就会说:“老师说你最近没有小朋友跟你玩,你怎么不跟我玩呢?”“别哭了,你怎么这么娇气呢?”“我给你买的这些零食,你不喜欢吗?”……
甚至,我们还会觉得孩子的某些行为不好,会影响学习,“你看你这样下去还有什么用?”“你这样下去,小孩就废了!”“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难管呀,我都给你说过你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不听呢?”“说你多少次了,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可是我们发现,很多父母非常爱唠叨,而爱唠叨的父母却恰恰相反。
朋友家的孩子就是这样,只要朋友的事情,她总是三句话不离开。有时候朋友说一句,孩子有时候还能顶嘴上几句。
可是,朋友的唠叨就像是不停地嘱咐,孩子根本就不听,常常在家里大吼大叫,不仅对她的学习毫无帮助,反而会让她怀疑自己。
每当这时,朋友只要对孩子提到“不”,孩子都会跟朋友顶嘴,说出“不”。朋友的内心便觉得很无奈,她一直想改变孩子,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他给孩子提了个建议,每天只能看30分钟电视,孩子觉得看30分钟有点难受,于是照着做了。但是,每天20分钟一到,孩子就又会恢复正常。
当时,朋友认为是电视出现了问题,影响到了孩子的视力,但是,她并没有带孩子去医院治疗。她说,希望通过医生的经验来帮孩子改善视力。
这位朋友觉得孩子看电视有点过度了,影响到了学习,就没说什么。
但是孩子看电视、玩手机却和影响到了学习有关。
我觉得,影响学习的不是电子产品,而是没有电视、手机和网络的孩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三分之一的孩子是言语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交能力),是情感和智力。
电子产品帮助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变成了一种“信息轰炸式”,他们的脑子里没有思考,只有普普通通的“应该”。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避免孩子对电子产品“上瘾”,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注意力。
比如,陪孩子看绘本书,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带孩子出去玩,给孩子报兴趣班,去兴趣班等等。
让孩子真正喜欢上这些东西,其他的就不需要家长去干涉,手机自然而然的就会消停了。
和孩子一起去看有趣的,能激发孩子探索的小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还能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就像前段时间热播的《小欢喜》中的子悠,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网瘾少年”。
不仅沉迷游戏,还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和父母无话可说。
子悠沉迷在电子产品里,就是因为父母陪伴的缺失。
前不久,央视出品的纪录片《零零后》里,就有这样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家庭。
萌萌是一个在姥姥身边长大的孩子,而他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根本不懂电子产品的危害。
爸爸为了让萌萌多睡会,把手机扔给了萌萌。
萌萌虽然不情愿,但也只能被迫接受。
看着他嘴上虽然稚嫩,却没有说什么,但他的表情明显比常人低了起来。
他曾经想过,自己如果不沉迷于电子产品,也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
因为游戏已经成为他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孩子,大人也会被游戏吸引。
但父母丝毫不受自己控制,只要一管,萌萌就开始反抗,甚至哭闹不止。
只要父母一管,萌萌就会大喊大叫,拿起椅子胡乱砸东西,还会把家中的电器、甚至都砸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