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24小时都在玩手机咋办?家长必须认识到这其中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
你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是多少?
1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每个玩手机的孩子,大概率是在
2
~15
岁
,在
18~24
岁
,身体和意识各系统都在不断成熟
,开始拥有自己的空间,有了自我的边界和意识。在探索边界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和意识渐渐趋近于成人的独立,想要去更远地探索世界。
当孩子在青春期时,出现了很多变化,比如开始追逐自己喜欢的物体,注意力会在细小事物上,如果时间不够,孩子的探索欲望就会大大降低,最终会影响他的一生。
比如,像现在很多成年人,为了不让自己的简历上留个“污名”,什么都不做,都是在手机上刷存在感,无论做什么都会带着口头禅“不,我要自己来”,“我不,我不要你做什么”。
这些话非常容易让孩子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不知道怎样去做好。
另外,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家长的引导很重要,别在孩子小时候,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这样,等到孩子长大了,才想起来来培养孩子,可真正有效的教育应该是什么呢?
03
尊重孩子,给他独立的空间
朋友的孩子今年上初二,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几乎不怎么说话,但朋友说,小时候不要求她做什么,她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如今她上高中了,却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更不会洗衣服。
朋友说,让孩子自己动手做的事情,小时候还能帮忙,但现在孩子上了大学,却感觉母子俩好像成了仇人。
孩子经常问妈妈,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这么懂事,就自己家的孩子那么任性呢?
她说,其实很多时候,是家长自己没有做好榜样,也没有做好表率,是家长自己没有做好表率。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显示,9.9%的受访家长表示,平时对孩子比较溺爱,孩子缺乏规则意识,生活、学习上的许多事情都由家长代劳,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部分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或者因被父母长期“放养”而导致出现心理问题。
另外,父母本身就是“原件”,有着非常丰富的家庭资源,其中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在性格、秉性和爱好、能力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那些在成长过程中出类拔萃的孩子,多数都是具有优秀的家庭教育背景和父母的言传身教。
在《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报告》报告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于4类:
1.孩子缺乏安全感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对孩子总是“暴力”,动不动就拳打脚踢。有些父母就是通过打骂孩子来树立孩子的“父母优势”。
在这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以来,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简单粗暴的。在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孩子不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对于父母的批评和教育不知道如何正确地选择。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从来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被父母过度关爱的孩子内心更加缺乏安全感,因此当父母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爱,孩子就不会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感的,因此也不会因为害怕被父母打骂而变得叛逆。
2、 过分的溺爱
对于过分的溺爱,对于孩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说写字不认真,或者是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家长会非常的严厉,但是对于孩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却不采取措施去改正,这时候家长就会认为自己是没有用的,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也会非常的重视,觉得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3、 过分的严厉的管教
在一些家庭里,对于一些孩子来说,父母总是居高临下的教导他们,认为自己就是管教他们的专家,父母的话是非常正确的,是不会错的,可是这种过头的做法,对孩子来说,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上的压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很叛逆,不听话,甚至是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
教育专家表示:“父母的过度严厉,只会让孩子感觉自己特别的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被父母认可,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更加叛逆,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由此可见,对于父母来说,想要让孩子改变,就必须要转变观念,改变管教方式。只有改变管教方式,改变管教技巧,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变得更优秀。
父母要懂得做青春期的智慧父母,让孩子和自己一起成长
二胎宝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