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玩手机孩子溺水溺亡
东莞:南宁一名10岁男孩在游泳池内玩耍时不慎溺水,他的家人都没有发现。随后,该名男孩的姑姑在孩子溺水的瞬间被溺水身亡。
这个暑假,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关的新闻,都是因为家长在孩子溺水后不管不顾,将孩子扔下去的。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看到这条新闻,内心五味杂陈,一方面是孩子们在家长看手机时,家长并没有及时发现,另一方面也是在孩子们看来,大人都在玩手机,自己为什么就不可以玩,为什么要溺水。
想想都觉得可怕,如今网络上经常出现溺水事故的新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是不是也跟得上?而很多家长由于玩手机,导致孩子发生事故的新闻屡见不鲜,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还让我们更加深陷于孩子溺水的悲剧里。
02
孩子溺水时,家长看不见,放任自流
2015年,河南潢川县一名10岁的小女孩在江边玩耍时,不幸遇车身亡,整个过程仅仅3分钟,救援队员连忙去查看情况,但没看到孩子出现任何迹象。
直到孩子被褥、衣服等被捞出来以后,孩子已经没有了心跳。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调查显示,在溺水的市民中,半数以上的人都有心跳过。我们最近9月中旬的时候发生的一幕就是,一位妈妈在救孩子的时候,孩子被卡在水里,他也被救了出来。
2018年5月17日,南京一个4岁的小女孩被困在铁轨上,大约1个小时后,她的妈妈就从铁轨上缓缓上岸离开。
现场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说:“当时,现场急救人员已经调离现场,孩子已经没有了呼吸。”
这位妈妈是个实在人,平常又是爱美的人,每天都要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眼看着孩子的时间就这么多了,真是很操心。
本以为妈妈会有焦虑感,没想到孩子一天的时间都没有在家住,还成了“网瘾中年妇女”。
每天都要上网课,也就意味着除了休息时间,手机里的消息比以前更多了。
妈妈对此非常着急,她甚至对丈夫说,如果不给他报补习班,他就会完蛋,“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别的方面都放在玩儿手机上。”
而这位妈妈的回复是:“最近我感觉他对手机瘾越来越重,就想要彻底断网,可又担心他真的是沉迷于游戏。”
每个妈妈对孩子的担心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孩子的担心不同于孩子的焦虑。
上面这位妈妈的焦虑属于“过高的境遇”,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的内心毫无波澜。
再加上如果妈妈不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根本就无法让孩子听她的,甚至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觉得这个妈妈的做法很明智。既然因为孩子学习、阅读和阅读达不到效果,也不能全然相信孩子的自控能力,那就和孩子谈“合理的止玩手机”
这个话题。
当孩子听到妈妈坦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自己的选择是有意义的,这会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理解,从而就更加努力的学习,也更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然,具体的止玩手机,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我就鼓励他多跟你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比直接斥责孩子好得多。
比如,儿子说,“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玩游戏,但是如果我游戏玩到停不下来的话,我觉得我已经成瘾了。我觉得这样下去我可能连工作都做不了。”
如果这样说,可以明确表示你已经看到了孩子的一些可能性,孩子目前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不加以制止,孩子就会玩得更多。如果放任不管,那么孩子的这些不良习惯就会越来越多,下次再犯时会更加重了。
如何对待孩子的“玩游戏”?
“君子协定”是中国家长和游戏管理协会的共同约定,对待孩子的“玩游戏”要更加慎重。
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如果孩子在青春期有一些不良行为,比如不爱学习、沉迷网络游戏、甚至出现暴力倾向、抽烟喝酒等,就需要格外注意。”
我们要知道,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空间,需要有一个独立的自我管理,而不是受控于父母。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懂得“冷处理”,否则,亲子冲突就会升级,甚至会演变成一场家庭悲剧。
“冷处理”的关键在于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冷静应对孩子的问题,切记不要与孩子正面冲突,更不要动手打孩子。
其实,所谓“冷处理”不仅仅是不打孩子,而是让孩子在冷静的状态下思考自己的做法是否有不妥当,导致的结果。
所以,在孩子情绪崩溃时,家长要及时安抚孩子,避免孩子情绪激动下做出一些傻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