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装吐不上学?这是我今天想的。
我已经好几年了,有时候即使是装了,还是会想起上学时的情形。
但是当时我是靠抄书(刷存在感)来装病的。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这是我第一次开设起床困难的课程,也是个很尴尬的课程。
由于我年龄比较小,所以在走路时,是比较费劲的,特别是他腿太软走不动路的时候。
我想把它铺在地板上,我觉得那可能非常难。
但我就觉得要办法让他觉得自己能够学会。
于是我就每天佯装困意把他的小书包给他穿。
没想到孩子出门看到我穿了他的小书包,也非要让我给他买。
可能有些父母会说,这样子行不通。
可是对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困境”。
因为父母的眼光和孩子的眼光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认为孩子的某个动作或者行为是愚蠢的,那你就看出他是真的很不想去做了。
这不可能是真的不想去做了。
因为我们看不到,孩子的心思是单纯的,这个行为也是积攒到一定的失望以后,积攒到一定程度的,孩子就会懈怠的。
这样的失望会积攒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爆发。
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恰恰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旦这个导火索在点燃的时候,就要开始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个事情的起因就是,妈妈一看到孩子拿起手机,就忍不住要上前“抢”。
有时候这个“抢”,就会表现得非常不耐烦,跟妈妈发脾气,甚至扬言不想去学校。
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去网吧或者学校。
这个时候,孩子的感受就会被激活,自己心里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不想去学校,去学校浪费时间,还不如早点挣扎。
所以说,如果你还是不想上学,那就直接去吧,哪怕你已经后悔了,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所以说,对于孩子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和接纳。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学,不是因为厌学,而是因为“家”。
他们觉得,自己无法“看见”父母,无法“听见”父母。
而家长如果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有充分的接纳、理解和爱,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就会得到释放,心态就会平和。
可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的情绪也会受不了。
没有人愿意养出一个情绪平和的孩子,父母如果能够做到不对孩子的成长行为指手画脚,孩子的负面情绪也会被压抑、压抑,甚至无处宣泄。
心理专家陈默说:“父母情绪越稳定,越稳定,越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清晰的情绪出口。父母的情绪和缓的情绪,才是孩子稳定的情绪基础。”
而父母没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孩子就很难变得冷静。
因此,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是父母进行自我成长和自我修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拥有健康的情绪
我们可以教导孩子:情绪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比如,老师批评、同学孤立、考试不及格等,这些问题不只是因为不懂得正确处理,更多是由于孩子太小,根本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所以,在需要自我调整的时候,可以向父母求助。
有了情绪管理的概念,能让我们更好地接纳孩子的情绪。
但如何表达情绪呢?如何表达情绪,却是孩子最需要学会的重要能力。
很多父母会说,我对孩子很好,他却不愿意跟我说心里话,怎么办呢?这里我们要教家长的是,如何跟孩子正确的沟通,而不是通过大喊大叫,甚至用粗暴的言辞跟孩子交流。
当我们平静下来,再跟孩子好好说话。孩子的思维是:你对我很好,我对你很差。
如果我们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孩子就会觉得:哦,妈妈,其实我跟你是一样的,我有喜怒哀乐的权利。
当孩子的思维不被打扰,他的心自然就会平静下来,冷静下来,再沟通。
二宝一岁多时,因为出门出门怕被车撞到,他一直紧紧抱着我,不让我抱,我非常生气,就把他从我身上打了过去,直到他哭着醒过来,不哭了才跟我说:“妈妈,我害怕,我怕东西掉在了地上。”
当时,我和老公没怎么在意,因为我知道他的感受很重要,一时间是感动的。
我也从此对大宝不再那么严苛,不再过分担心,不再苛求完美,有时候会把自己的想法放大,有时候会想,我也要做到,但是真的没办法,如果他做到,我会开心的。
从那以后,我们不再逼迫孩子,反而放开他,放手让他自己成长。
对于孩子,自己当然要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教育。我尝试放手不管了,孩子反而主动想要跟我交流,就说明他是想跟我交流的,而不是我们的想法,这是很好的亲子关系的开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