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抑郁症能好起来吗?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7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90.6%的受访青年坦言曾有过抑郁症状,其中“不想活”“没意思”“对生活没意思”“生活没意思”“对未来没信心”“找不到未来的方向”成为各大网上醒目的词语。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主任医师曲姗告诉记者,前两天在门诊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一开始患者大多是青少年,逐渐变为轻度大学生,而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度或重度焦虑症。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与之前不同的是,前来就诊的青少年患者大多表现为厌学、拒学,严重的甚至出现抑郁情绪和强迫症。“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小学生才是孩子精神疾病的高发人群。”
对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金明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小学生抑郁症表现的特点包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起伏大、睡眠障碍、频繁自责自罪、觉得前途暗淡无光等。同时,还表现出了焦虑、易怒、爱钻牛角尖、忧心忡忡忡忡忡忡忡忡、容易出现自我评价、对未来丧失兴趣、失眠等症状,甚至会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
如何预防孩子抑郁
金明2016年在健康系统中加入了“抑郁症患者健康系统”,包括:为患者设置抑郁相关障碍的相关障碍;在患者病情严重时进行药物治疗;对于有自杀企图自杀想法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或电休克治疗等。此外,家长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冥想、正念、正念训练等放松训练,改善情绪,并通过运动、旅游、散步、聊天等转移注意力,进行自我减压。
金明2016年进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后,曾被老师称为“问题学生”,但经过学校的积极引导,他渐渐学会了独立、自律,回到家后虽然还会主动完成作业,但与父母的关系尚可。“我很欣慰,儿子已经慢慢走出抑郁,能够自我调节、恢复正常了。”金明记得,曾有一个学生的母亲也说:“他在家里经常和我说,‘我高兴时,他会去上学,难过时,他会去咬着我,然后自己停下来,不管我怎么说,他都不回应。’有时候,他甚至会在我身上画一些我喜欢的动漫小人,以此来表示我对他的关注。”
心理医生幸森有一句话叫“治愈”,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从正常人的角度来看,许多抑郁症患者从未感受到快乐,而且“笑气”和“高兴”之间是有距离的。
金明记得曾经有个朋友和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当我看到田野里种地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忍不住地涌上心头,就觉得好像大自然是个奇怪的地方一样。我一下子就感到了快乐。”
其实,孩子和成年人一样,也是人,也是人。但是很多大人因为不懂得科学知识、不懂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孩子沟通时常常走入了误区。他们常常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什么都懂。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还没有形成,很多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是在模仿大人。
著名儿童心理专家孙瑞雪曾说过:“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
但是成人对孩子是否能够正确的三观、世界观的形成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岁以下的孩子,经常会被家长忽视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度开始下降,孩子们往往会把家长的话当作耳旁风,那么也许他们认为家长就是说一些话,会让自己不舒服,并且会对家长产生一种依赖感。
而现在的小孩子,很多都非常的早熟,很多事情都是要自己动手做,家长也没有考虑到小孩子的实际情况。所以有些事情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会加重一些,孩子从早上不起床开始,家长就会说:“宝贝,你今天不想起床,你也不要起床了,我给你做好吃的,等你吃完饭就可以了,你还要上学,然后你就不能出去玩,妈妈都给你买了,你自己玩一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