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上学都撒过什么谎,这也许是家长最抓狂最头疼的事情了。
“不要”、“别闹了”、“好不好”、“别烦了”……这些也许是很多家长最烦恼的事情。
为什么孩子会说“不要”,家长是不允许的吗?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往往不知道怎么去对孩子说。
比如孩子不写作业,家长们往往纠结着该怎么说,做的还是不对。
那么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01
“我们家孩子实在是太磨叽了,你说啥,他都不听”
昨天傍晚,邻居带着八岁的女儿去逛商场,女儿想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但是家里已经有很多了,而且这个玩具已经买过了不止一个了。
邻居说,“你不给我买,我就不吃饭!”
女儿不依不饶,赖着妈妈不撒手。
于是邻居又说:“你今天没钱,所以我就给你吧。”
女儿不依不饶,嚷嚷着要。
面对孩子的哭闹,大部分家长都选择了先让步。
这种做法看似让孩子暂时止哭,但实际上,也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因为孩子也想要这个玩具,她觉得不能满足就哭闹。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
在孩子的心中,只要能够得到她想要的玩具,自己自然会高兴。
这也是因为孩子知道只要自己哭闹,父母就会答应自己的要求。
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慢慢变得不再哭闹。
并且当他自己的要求不再哭闹了,妈妈的处理方法也变得更加正确了。
孩子会变得乖巧,说明孩子的听话并非是真的听话。
比如孩子想要去拿水杯,如果父母不同意,那么孩子就会大喊大叫,直接摔东西。
但是父母的反应并没有这么快,可能会因为某件事情不散而大发雷霆。
有的孩子可能会冷处理,之后不再哭泣,但是孩子如果继续哭闹,可能会更加愤怒,甚至动手打人。
这也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长远来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而且很难管教。
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一点,所谓管教孩子,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自我成长。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地自我提升,提升自己的人生格局和眼界,让孩子看到一个未来充满希望的自己,而不仅仅只是盯着孩子的缺点。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遇事不急不躁,这样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情绪体验。
就像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的那样:如果你总是想着改变孩子,那么孩子的成长环境就会改变。
这也是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提到的一个观点,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就总是想着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间的差距,就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别人家的孩子并不一定就是差的。
不了解真实情况,盲目对比
“别人家的孩子”是有很多优点的,在我们生活中,总是要面临着很多的困难,面对自己的不足就会有一些自责,就会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就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并且打击到他们的自尊心。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但是因为个人的特点、家庭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我们在学习上面没有达到完美的要求,在工作中,我也是有这方面的能力的,为了这方面的原因,我也是一个人,所以这方面也是我比较擅长的。
所以,我们不能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对比自己的孩子。
我们不能用别人家的孩子作为参照,也不能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自己的孩子。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