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该打还是要打,这位妈妈的理念十分值得学习。
最近,有一个妈妈在网上征集了一个孩子之前不听话该怎么办的事情,相信很多家长也有过类似的烦恼。
有的妈妈觉得自己孩子是个男孩子,不听话不该打,但是每次看到妈妈大发雷霆,孩子也只有一句话不说,因为妈妈被气得“童年阴影”很大。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有一次,被她亲生孩子骂得哇哇大哭,不知道怎么办?
其实,这位妈妈的做法,很值得学习。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经常被父母“吼”和“骂”,那么孩子长大后,这种行为会更多。
孩子小时候越乖,长大后可能这种行为越多。
不仅身体上会遭受摧残,心理上也会遭受创伤。
01
《妈妈的悔过书》里有一个故事,印象特别深:
3岁的时候,妈妈嫌弃他不肯练琴,于是就逼着他练了一段时间。
因为是纯母乳喂养,男孩对钢琴非常感兴趣,当时妈妈就给了他最好的奶酪、蛋黄酥油,说什么都是一口答应。
孩子渐渐爱上了弹琴,现在是手舞足蹈的翩翩起舞,还有机会上台演奏。
妈妈经常夸他,因为太懂事了,所以音乐老师总是夸他弹琴,可他依然不爱弹琴,有一次放学回来说:“妈妈,我跟你说,我弹得太棒了。”
爸爸,咱们一起练吧,我已经有进步了。
孩子就是这样,他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但同时也是在寻求关注,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
《亲子沟通密码》一书中提到:
“赢得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边。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撑中,得到自尊自信、自我价值感。”
而“赢得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边”。
《儿童沟通心理学》这本书中,就提到了这样的一个观点——
沟通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工具,而沟通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
如果想要更好的沟通,那么,应该先建立连接,建立连接。
这样的连接才能让我们和孩子更好的沟通。
什么是联结?
联结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回应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有情绪困扰时,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词语来表示同意。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镜子”理论,认为我们对某种情境的看法,会影响我们对这个情境的理解,也就是说,我们的自我信念里有一种人对另一种人的理解。
所以我们对孩子也是一样的。
当我们用“嗯、哦、是这样啊”这样的回应方式,孩子的感受就会被接纳,从而更加客观地看待这种负面感受,也会愿意更积极地看待与之相关的情境。
那我们如何做呢?
我们可以很真诚地向孩子表达我们的关切,可以用“哦、是这样啊”,代替“嗯、是这样啊”,不加质疑,不评价,不指责,不说教,只是抱着共情的态度,用“哦、是这样啊”,代替“嗯”,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理解。
2、认同孩子的情绪,和孩子共情
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孩子的情绪,就会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只有了解了孩子,我们才能知道如何去理解孩子。
如果孩子情绪崩溃的状态,我们可以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和孩子同一视线,全身心投入地听孩子诉说,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和孩子一同分享喜悦的事情,孩子的负面情绪会得到缓解,从而更容易听进去。
3、允许孩子表达情绪,让孩子的负面情绪有个出口
允许孩子情绪,这是最重要的一条,让孩子学会如何去表达情绪。
父母可以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情绪,比如说:“你不喜欢这个球鞋,那我们很快就要走了,你希望妈妈能帮你把它带回来,你觉得怎么样?”
“你现在是不是很失望?是不是很难过?”
父母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可以说出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孩子可能会说:“我讨厌你!你总是这样打击我,我不想跟你玩了!”
父母此时父母的回应会让孩子感到委屈,难过,让孩子感觉到难过,会有挫败感。
父母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但这样做真的很不礼貌,妈妈知道你希望妈妈这样做,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这是教会孩子用积极的自我对话和应对的方式。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妈妈理解你的情绪,因为妈妈也会和你一样的。”
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接纳和爱,从而更加平和的面对自己的情绪,做出更好的行为。
3、不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的自我意识在发展过程中会渐渐的觉醒,对于父母的一些看法存在一些偏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