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抑郁症的电视剧《少年派》在网上广为流传,很多妈妈都在笑,女儿得抑郁症的剧情很暖心,被称为“虐童”。
只要发现孩子有得抑郁症的表现,妈妈们可能会各种难过:为什么孩子明明是在学校认真学习,却得了抑郁症?怎么女儿整天魂不守舍、手机不离身?怎么回事?为什么女儿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今天小语就跟大家聊聊孩子的抑郁症。
孩子抑郁了,妈妈会做什么?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孩子抑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孩子的身上。
第一种,孩子因为得了抑郁症,每天都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动。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重视起来,和孩子一起认真地交流,可以去询问孩子的朋友、邻居、同事,然后仔细观察孩子,看看他们平时是怎么做的,然后再决定孩子怎么做。
一般来说,抑郁症是孩子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的时候,比如焦虑、烦躁、恐慌、自责等。
但其实这些情绪是有生理原因的,主要是孩子所处的环境因素造成的。
而且是孩子自身的主观因素导致的,就算是孩子说的问题比较小,也要让孩子清楚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否则,即便是通过说教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纠正他的行为,孩子还是会存在不愿意,甚至会觉得自己还是被否定的那一个,于是孩子会更加的逃避,他不愿意去尝试。
因为就算是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父母也不愿意去找真正原因,然后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孩子如果在背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父母的疏远,不愿意去学校,更不愿意学习,自然也就很难恢复正常的学习。
所以说,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父母的问题。
父母真正的问题,是没有去解决问题,而是把孩子当成了问题解决的对象。
当孩子内心的想法和真实的想法不一致的时候,父母没有引导到位,而是直接告诉孩子不学习将来就会如何如何如何如何,这其实也是在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不敢去面对父母之前没有得到的,内心深处深深地渴望。
这样的无奈和悲哀,只会让我们更加内疚,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加深孩子对父母的愧疚感,愧疚感,所以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要做到尊重孩子,不要让孩子感觉你是高高在上。我们是两个不同于家庭的人,不能强求孩子完美,苛求孩子完美,苛求孩子做到完美,这很可能是在暗示我们的孩子,孩子会给我们自己贴上一个“问题孩子”的标签。
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孩子觉得在父母眼中,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阶段:焦虑敏感期
这个阶段一般是孩子12-15岁之间,还有一个是12-15岁,这个阶段通常是在12-15岁。
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对待孩子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应该有正确的方式。
而父母不能够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因为他们更多的是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
如果孩子的压力得到缓解,他们仍然没有能够处理好自己的压力,父母就要考虑是否应该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平时不要只局限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孩子,并且帮助他们分析他们的压力来源,及时排解孩子的压力。
最后,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多倾听他们的烦恼,多理解他们,不要盲目指责,这样孩子才愿意向你倾诉。
想让孩子与你敞开心扉,还需要家长在亲子关系中多放些许责任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当的鼓励和赞赏,才能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说出他的问题和烦恼,才能让他愿意把你当朋友,和你吐露心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