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了抑郁症不愿上学怎么办?
(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患者为化名)
曾是重度抑郁症患者,曾在网上写下自己的遗书。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受访者:黄丽(化名)
【摘要】
六年级女生小雯,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可自从上了高一后,成绩开始直线下滑,从名列前茅到中等偏下。据了解,小雯在高一的时候,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要写到十一二点,周末也被各种补习班占满,导致她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在周末,她也只是闷坐在家里,不愿意出门。小雯妈妈看到女儿这副漫画,估计马上要崩溃了。可孩子很聪明,她妈妈又着急,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给女儿补习功课,也没少花钱,可成绩就是上不去,后来到医院,经过医生的检查,发现孩子患上了抑郁症,又是抑郁症。
小雯雯雯妈妈感觉到非常自责,但是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她突然发现,孩子似乎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糟糕,以前还非常乖巧听话,成绩也非常优秀,可是最近一年突然就不想学习了,无论怎么劝都没用,这种情况下,怎么劝都不听,这让小雯雯雯雯妈妈十分着急,于是便带着她去找心理医生了解情况。
心理医生给小雯雯雯做了心理测试,小雯雯是被测试结果显示真实的,但是她内心十分焦虑,担心自己考不好会受到父母的责备。小雯雯雯雯妈也很自责,自己是因为心理素质不过关才考砸了这么多,而且自己明明平时学习很努力,一到考试就紧张,这种情况在心理学家中被称为“詹森效应”。
詹森效应:你担心什么,你就会发生什么
其实很多孩子对于考试的焦虑都是有着这样的一种心态的,他们担心考试成绩不好会让自己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因此而担心自己做不好,所以更加害怕面对父母。
父母平时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在考试之前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从容,在考试的时候,也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样一来孩子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因此,在平时的时候,父母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在考试的时候,帮助孩子进行查缺补漏,
这样子才能够让孩子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状态,把心思放在查缺补漏的工作上,而不是因为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而担心的情绪。
这样的话才能够让孩子更加的从容不迫的去面对考试,从而更加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在学习上,而是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同时,父母也应该明白的是,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是因为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宠爱,所以才会更加的肆无忌惮,所以在考试之后,在成绩考得不好的时候,父母应该要帮助孩子进行分析,是因为孩子的智商不高还是考试的难度不合适。
在一次考试之后,父母应该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让孩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弥补,那么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应该怎样来引导孩子,避免孩子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呢?
1.正确的对待孩子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成绩总是会有很大的影响,父母在平时应该多加的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要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成绩下降的情况,如果孩子出现成绩下降的情况,应该及时的和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主动的去改正缺缺点,这样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2.带孩子去参加学校的运动会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理想的话,那么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运动会,通过运动来消除孩子的厌学情绪,让孩子参与到运动的过程中去,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也能够更好的的去学习,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学校的运动会,去感受一下两者之间的运动的关系。
3.多跟孩子进行室外活动
不管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家长都要让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比课本重要得多。
父母要经常的和孩子出去外面的活动,孩子在外面玩的话,父母就可以多带孩子去参加室外的活动,让孩子可以轻松的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感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日月山川。
孩子们只有通过读书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才会更加的热爱生活,才不会沉迷于手机的世界。
所以父母也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去户外活动,增加孩子与外界的交流,当孩子发现手机不仅好玩,还有很多比手机更好玩的东西,自然就不会沉迷于手机了。
总结:
不想让孩子沉迷手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
孩子沉迷手机是因为父母陪伴不足,那么父母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对手机的陪伴不够,多用心的去陪孩子玩耍才是更好的教育,让孩子明白手机并不是唯一的玩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