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 孩子应该怎么开导他?
你还记得你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吗?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据中国青年网统计, 1367.78%的人在被抑郁症困扰的时间。
有 17.52%的人在受抑郁困扰的时间段,会曾有过绝望、轻生的想法。
所以,青少年抑郁症,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隐藏”。
青少年抑郁症有什么症状?
1、悲伤、焦虑、失眠。
2、兴趣丧失、无愉快感,觉得生活无意义。
3、失去兴趣、感到一无是处。
4、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思维迟钝,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
5、感觉到活着没意思,悲观厌世,自怨自艾,认为自己一事无成。
6、易激惹、愤怒、敌对、攻击性行为。
7、失眠、食欲不振。
8、自我评价低、自责自罪,出现自杀观念。
9、自杀行为。
10、反复出现自杀想法。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警惕,抑郁症的自我调节。
李大年提醒,除了“抑郁”表现出来的症状,青少年抑郁症阳性家族史、个人性格特点、家庭教育背景等也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青少年抑郁症早期识别率低,诊断难度大,容易被误以为是青春期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情绪问题?李大年表示,青少年抑郁的识别率低,是因为抑郁症作祟,青少年的情绪跟成人相比特别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更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从情绪的角度看,焦虑症情绪是青少年的专利,这些情绪有时候连成年人也无法做到察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抑郁情绪的易感人群的本能反应。
近些年孩子厌学、成绩下滑、辍学,拿什么拯救你那即将踏入社会的孩子?这些问题同样是孩子精神疾病的根源。“父母能感受到的痛苦,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反映了整个家庭的问题。”
当孩子出现抑郁情绪时,Ta们的大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记者就此展开了详细的调查。
“你好像对上面的事没有兴趣。”“你好像对生活没什么兴趣。”“不想写作业,感觉总是浪费时间,做点别的事就可以了。”“你总是不想做作业,怎么办?”“你总是这么不自觉,怎么能拖到明天?”“你总是很烦躁,怎么办?”“你总是………………””
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很低,但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表达能力很强。因此,当他们在做出某种行为时,父母不应该把他们的行为或想法强加于他们。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自由,而不是要求他们按照你的要求做。
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些限制,让他们对我们的行为有所约束。但这并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要求,而是为了建立边界和遵守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们能做的,什么是他们不能做的。
有时候,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听你的话,表现出对你的不信任,会成为一种常态。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朋友不按你的想法去做,会不会对你很失望?或者你认为他不听你的话,你会不会把他的话当耳旁风?他一旦违反了你的意愿,便会想逃离你。
你应该收起你的坏脾气,试着用自己的冷静来冷静的对待他。你要明白,吼叫只是你一厢情愿的发泄,而不是孩子真正的想法。他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性。所以,他内心要明白的是,只有你用温和的态度去征服他,他才会服从你,才会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才有机会和你合作。
因此,要想孩子表现出内心更好的情绪,家长一定要收起自己的坏脾气,当你情绪平静下来,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手机。注意,不要一边看手机,一边和孩子对话,要听到孩子的内心感受,不要一心二用,要听到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真正体会到你的尊重。
还有,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玩手机而大发雷霆,或者因为生气就打骂孩子。因为情绪是会传染的,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学去,用你的行为影响他,让他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才会去遵守。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玩手机已经影响到了学习的时候,不要打骂孩子,也不要想着去改变他。而是要冷静、冷静、再冷静,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3.要理解孩子
对于大人来说,手机是最能体现一个人性格特质的,所以如果家长在家的时候,能够多花一些心思陪陪孩子,相信孩子也会感受到,手机只是一个媒介,而非它的存在。
所以,孩子沉迷手机的时候,不要去骂他,因为我们越骂他,他越是觉得没有力量,越是不想去做。我们应该用轻松的语气对他说,“你已经看了半个小时的电视了,赶紧去睡觉,不然再看会儿的话,妈妈会很生气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