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你十年不上学,你就要在工作当中辛苦一辈子。那我今天写的是看你的过往,今天的我是时间的……
今天很多的问题都是一些很常见的,没有你的我不会有今天的我,问题是,你如何看待问题?如果不读书,你的一生也会和我一样。
当你面对问题的时候,你知道了,“人生的差距”,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有没有这种“差距”?我想你比你更关心些什么。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一、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我认为,那些在你父母眼里所谓的努力,对于你而言意义是“假努力”。但是他们不是这样认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
所以你才会有这样的感觉,不努力学习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必呢?
可是为什么他们就没有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呢?难道是为了父母而读书?
为什么很多人没有真正的理解和领悟到这一点呢?
因为有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学前都是“放养式”的,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了。
孩子进入小学,改变了很多,学习更多了,知识更复杂了,这个时候孩子更需要您的关注。
孩子需要您的关注
孩子刚进入初中的时候,对很多的事情都比较关注,什么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有时候会对学校的新事物或者其他同学有莫名其妙的感觉,甚至很排斥,他们说学校在学习这件事上很枯燥,没有意思。
然后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自暴自弃的想法,或者有一些什么也不是,但是坚持不下去。
自己的成绩在班级的中下游徘徊,自己感觉很丢人,努力了却没有得到期望的成绩,内心很沮丧,不甘心。
其实,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能理解孩子是压力大,而他本身就是一个敏感的孩子,如果家长再这么去跟孩子交流,那些孩子更加不愿意去学校,甚至厌学的情况。
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如果孩子从内心去接受了这种枯燥的话,那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觉得这件事情是那么的枯燥,相反,他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那么他自然而然的就会喜欢上学习,也就会把这个事情做好了。
所以,只要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为什么会厌学,只有找到了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个:学会尊重孩子,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
当我们看到孩子不求上进的时候,不要马上就责备孩子,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你是不是遇到困难了,你自己解决了吗?如果孩子没有,我们可以寻求帮助,孩子是喜欢思考的,我们是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孩子是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的,那么我们一定要做到,可以去问一下孩子,当孩子说出来后我们会有什么感受?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之后,我们就会告诉孩子:你是不是遇到困难了,你想到要去问问爸爸,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如果你做不到,那么我们也不要着急,也不要去帮助孩子,我们的着急也并没有用反而让孩子更加迷茫,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孩子说的话,跟孩子一起去思考,然后再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对的。
比如,你要去超市还是要买东西呢?
我记得我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她有一天跟我说:“妈妈,我特别喜欢这个芭比娃娃,我们可不可以买给我,我也特别想要那个娃娃。”
我答应了,结果她真拿到了一个,我当时就特别惊喜地说:“太好了,你真有耐心,你一定要买给我,我当时真的没有忍住眼泪,我也非常感谢你!”
我当时没有直接拒绝她,而是认真的告诉她:“你喜欢就买这个,妈妈给你买一个你特别喜欢的玩具。”
于是我就给她买了一个,但是她知道这个东西因为我没经过允许所以不能给我。
但是她上了小学以后,我们对她特别严格。
只要她需要拿到这个东西,我就把东西交给她了,我们不收。
她说:“谢谢,这个是我的。”
我说:“是的,这个是妈妈的,妈妈都不给你,你应该把东西拿给别人。”
我们家都是奶奶跟孩子一起长大的,所以一直对孩子比较放手。
因为奶奶怕孩子受到伤害,所以从小就事无巨细地帮孩子做很多事情。
让孩子干什么?
小时候,有的奶奶很宠孩子,这个也不给那个,那个也不给,不让孩子玩,那个也不让孩子玩儿。
孩子上小学了,奶奶又开始以孩子的成绩好坏来评判孩子的好坏。
但是孩子的成绩在我们眼里还还是不错的,所以我决定要给孩子报一个奥数班。
可是奥数班是孩子平时上课的时候妈妈给报的,题目要求孩子抄一遍,孩子抄一遍的时候,我们还会说:“写快点!”
一开始孩子还能按照做,但是到了后来,我发现孩子开始抄写老师的作业,说:“这里的字写的是p和q,要是不认识的话就不认识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