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不上学提前进入社会好吗?我很困惑,我很想给父母们几点建议,也给父母们提一些好的建议,和大家一起讨论。
1. 接纳不上学的孩子
放学了孩子们会像脱缰的野马一般闷头吃饭,作业也没写多少,回到家还得再做三套卷子,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周末回家孩子们更是没日没夜的玩游戏,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心理上也是很不适应的。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但是,家长回到家之后看到孩子满屋子的作业,就觉得孩子应该完成作业了。但是,这样的“完美”方式,真的对于孩子好吗?真的对孩子好吗?真的能够对孩子有益吗?
很多家长一开始就是觉得孩子应该抓紧时间做作业,因为完成了作业,就是对孩子的负责,其实这是家长的一种错误行为。孩子需要知道,作业是他的责任,不是家长的责任,所以需要承担家长的监督和提醒。但是,如果家长用这种错误的方式,孩子真的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吗?
这可能是在误导孩子。
如果你感觉到孩子有点紧张,怕影响他的复习,我们可以先安抚一下孩子,问问他,你需要爸爸妈妈帮你做点什么?你现在有什么打算吗?
孩子可能会说:我想好了,我明天去上学。
家长这时要适当的示弱,我们要知道孩子真的很需要你,我们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跟孩子说,孩子其实不需要父母的陪伴,他需要的是父母的及时的支持和鼓励。
孩子在家里没办法安逸的时候,当他的成绩不如意时,你的第一反应就是埋怨,暴怒,而不是冷静下来,耐心的询问原因,倾听是了解孩子的最好方式。
接下来,你要让他明白,成绩好坏并不能代表一切,你对他的爱,胜过了一切。
《论语》中有一句话:“爱子如养良方,教之以道。”
爱子如养良方,教之以义方。
父母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言传身教,你要先改变自己,然后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
第二,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权利。
孩子开始叛逆,其实是在向你宣誓主权,只是你不懂得如何表达。
比如,孩子在桌子前边写作业,你指着桌子上的一份作业说:“孩子,这个不对,这个太马虎了,你给我好好练一下!”
你说:“我给你看看,这个太难了!”
孩子看你这样说,往往会不自觉起来,他自己会心虚,“写不出来就算了,等下次再考好”。
而对孩子来说,他要想“字写得再好,写得再漂亮,也得重写!”于是,他就没办法把字写好。
因为,字写得再漂亮,也得不到高分,孩子会越来越不自信。
还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的字写得不好看,就会说:“你看你都 写了 3 个小时了,你怎么还没写完?”
这样会让孩子感到非常羞愧,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而且涂改了“太丑”。
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样的。
孩子不可能完全没什么“书写”这个能力。
毕竟,字写好看是孩子将来的第一步,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着“名校”的光环。
可是,这并不是我们看到的。
心理学家马卡连柯曾在书中说,最好的称赞方式是:“热烈和温和”。
这也是为什么李玫瑾在看到孩子写字时,非常气恼,却没有责怪孩子的原因,而是直接表示:
“这一次你没有完成作业,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你是什么感受,你可以说出来,爸爸可以肯定你。”
孩子很聪明,听出来的,只是发泄了一下情绪,没有将话表达清楚,就直接表达出来。
李玫瑾说,孩子哭,你最先应该倾听,应该尊重孩子,才能保护他的安全感。
一个被迫在外工作的父母,往往没有理解孩子的感受。
第二天到学校后,发现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也是只顾着说教,而不倾听孩子的感受。
结果,就是老师越批评孩子,孩子就越不会听老师的话,
甚至会变得更加的叛逆,从而也破坏了和老师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再进一步,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是在“和他人的关系”中长大的。
人们总是在潜意识中依赖身边的人,并以此来满足自己对方“足够好”的感觉。
孩子也一样,当他们发现自己能够被需要、被尊重、被认可,这种被爱的感觉就会成为孩子一生中最温暖的回忆。
(2) 当孩子满怀信心与家长分享时,家长不要敷衍了事
当家长看到孩子将要分享的东西呈现在自己面前时,很想与他分享,但有时担心他会表现不好意思或者紧张,所以想要他大方分享,没成想他却偷偷地说了,这时家长们不要过于在意,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包容和尊重,同时在跟孩子讲话时,语气要尽量不带情绪,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但也要让孩子知道你不会强迫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