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奶奶级别还是妈妈级别的人们,聊到家中的孩子都会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理了,喜爱玩手机,就是不爱学习。”同事聚餐,街头巷尾的偶尔聊天,宝妈们或多或少都会流露出孩子玩手机的困扰。
有人说:“要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就够了。”
手机对孩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孩子好奇心强,心智不成熟,判断力差。手机里的信息量大,鱼龙混杂,很容易误导不谙世事的孩子。
玩手机游戏等刺激性强,很容易成瘾。会导致孩子的人格障碍,对人冷漠,缺乏爱心,还可能使他们的社交行为产生问题,不善于与人沟通,遇到事情会更愿意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
据目前的统计,小学生的近视率达到了22%,中学生的近视率达到了55%,高中生的近视率达到了70%,而大学生的近视率达到了76%。当然造成近视眼的因素有很多,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因素,手机电脑屏幕有辐射,近距离用眼过度导致视力下降,小小年纪便与眼镜相伴。
心理学家荣格研究发现:“人的心理能量是逐渐形成的,而且具有守恒性和排他性。当孩子长期玩手机,心里充满玩手机的心理能量时便无法接受学习能量,自然就不爱学习。”
幸好心理能量是可以转换的,尽管有些孩子已经形成了手机依赖症,无法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控制起手机来会有些困难,但实践证明通过努力还是能够实现的。
如何将孩子爱玩手机的心理能量转化成爱学习的心理能量呢?宝妈们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01、找到孩子爱玩手机的根源
事出必有因,孩子爱玩手机跟家庭管理有直接关系,有培植孩子玩手机的土壤。
有的家长为了自己娱乐聊天,打牌搓麻将,把手机丢给孩子当玩具玩,只要孩子不哭不闹,爱玩多久就多久。
记得有一次从广州出发坐高铁去北京,前排位置的一位四五岁的小女孩,整一个旅程除了吃东西睡觉几乎都在玩手机。家长视而不见,放任不管。
要让孩子不玩手机,家长首先要注意管理好手机,别拿手机当玩具哄孩子,更不能以玩手机的方式换取孩子学习,做作业的筹码。
02、言传不如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事情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做什么孩子都看在眼里。有的家长下班回家便躺在沙发上刷抖音看搞笑视频,甚至与孩子一起嗨。当孩子哭闹任性要求玩手机时,胡乱迁就孩子。
“迁就孩子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害。如果你要培养一个无赖,那就尽情地“放纵”他,“迁就”他;如果你想培养一个很棒的孩子,那么面对孩子起初不合理的要求,你就要坚持用爱的原则,用爱的理由拒绝他。”
孩子不玩手机,家长首先要注意收敛自己,不在孩子面前随意玩手机。
03、整改家中手机文化
身教不如境教,家中最好不要具有玩手机的环境,可以把手机和充电器放在房间的角落里,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家长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接打手机,有工作任务别在孩子视线范围内,可以在房间里面处理完再出来。
稍大一点有玩手机习惯的孩子,家长与孩子可以一起沟通并约法三章,星期一到星期五学习期间谁都不可以玩手机,周末可以有节制地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玩一玩,坚持一段时间慢慢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切忌盲目打骂孩子,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越不让玩手机越要玩。
0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意识
孩子的房间,家里的客厅多摆放书籍,家长在孩子面前多看书看报,让孩子沉浸在读书的氛围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90年代初期,家里还没有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那时文化素质高的家长每年都会订一些书报杂志,同时也会给孩子订几份儿童读物。每到晚上睡觉前,大人孩子一起阅读,孩子不时地在书上指指点点,在家长面前问这问那,那种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的温馨画面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05、陪伴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当孩子提出玩手机的要求时,家长不妨打开电视,与孩子共同看看动画片或是记录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做做益智游戏,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摆脱手机依赖。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业余时间家长多陪伴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爬山、打篮球、逛书店等。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相互才能平等和尊重交流,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内心强大,幸福感满满,家庭教育自然事半功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