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吃了抗抑郁药能要孩子吗?
很多妈妈抱怨说:孩子已经吃了抗抑郁药,每天打点滴就行,不用吃就不用吃药,想让他多吃点就是想让他能长点。可是,孩子想的是想要妈妈让他多吃点,早点睡,早点长大。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都心疼。每次问孩子,你想要妈妈吃什么?他总是说:我想要妈妈陪我玩。
其实,孩子在一定年龄段就开始渴望被妈妈陪伴,渴望每天能和妈妈在一起,这和孩子小时候点点滴滴建立起来的安全感和安全感有关。
当孩子进入到一定年龄段,如果他得到了一定的陪伴,那么他对妈妈这个陪伴的需求就会被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会再通过一些哭闹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力。这也正是孩子为什么会粘着妈妈而想要一哭二闹的原因。
2岁的孩子开始了解世界
宝宝来到世上之后,会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想去探索的时候,也会主动的去探索。他对声音的变化、人的反应、和人之间的相处等都会有一定的探究的欲望,这些都是孩子的求知欲。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想要某个东西,或者是遇到一个玩具,那这个东西就会很吸引他,特别的小汽车就会有很大的吸引力。
3岁的孩子在逐渐地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是随着这个时期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的。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谁,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就会形成一个自主意识。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逐渐的发现自己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来判断自己,自己的声音,对事物的看法等等。
这些其实都是在加强他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感知。我们作为家长的不能控制孩子的认知,但是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引导他。孩子通过这些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将这些认知和评价内化为自己的观念。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的认识到自我,也就是说他有能力在自我认识上,让自己有更强大的自信心,也有能力在情绪上抒发自己的情绪。
当然也可以引导孩子的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比如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可以问问孩子,你是因为什么事情生气呢?
孩子可能会告诉你:“我今天不开心”,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要孩子分享的行为,就问问他为什么,他可能会有一些具体的情绪和想法。
如果孩子确实不愿意说,我们也可以不评判,可以说:“我觉得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不过我觉得也有道理,你觉得怎么样?”这就是引导孩子去观察的最好方式。
四、和孩子讨论并且认可他的感受
在我和孩子的充分的探讨之后,我发现,当我用自己的感受去看到孩子的感受,他更容易接纳。
其实,我并不愿意总是帮助孩子,孩子有时候需要的并不是他人的帮助,而是我们大人的认可。
我终于明白,在儿子看来,我们的评判是源于他对我们的爱和信任,但是他的感受更多的是来自我们的评判。我们评判他好不好,并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可以选择更好的。
想要帮孩子建立内在的自信,需要自己敏锐地觉察和感知。在孩子感到安全时,我们不妨先关注一下孩子的感受,然后再处理问题。如果能够关注孩子,相信他会变得更加的自信。
再深入的了解一下孩子,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坎”,其实也有不少。比如:胆小、自负、自卑、敏感、察言观色、和父母对着干…………
书中说,那些孩子的内心的痛哭,大多是父母一步步逼出来的。但是家长们不能仅凭这些表面现象就轻易给孩子定性,这时候就需要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