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住宿导致抑郁症?
优优妈 28岁
优优妈 28岁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名列前茅,是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自从上了高三以后,脾气越来越不好,有一次因为一个东西,还没有放学,小伙伴之间冲着喊叫。优优妈实在气不过,拿着藤条将优优拉到厕所,关了好几条灯。
优优妈想让孩子早睡,但是孩子总是晚睡,到现在,没有做完作业,上课也没法听讲,成绩一塌糊涂,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
优优妈只能重新再回去和优优一起补习功课,后来优优妈的成绩也一落千丈,后来妈妈对此动了一个大手术,两个月的时间,优优的成绩从倒数第3跃居到了上游。
由于长时间的学习,缺少睡眠,优优妈觉得自己的状态就是”又累又苦,头昏脑胀”,再也睡不着,她只能将要睡觉的念头掐断,晚上只能靠在纸上边睡觉边啃。
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后,优优妈都会陪着优优写作业,临睡前她会拿起练习册,让优优好好写作业,可是收效甚微。优优妈发现这一点也是深有体会,每次做作业时,小优都会把练习册等书拿出来翻看,然后才会去玩,久而久之,优优养成了拿东西、拆东西的习惯。
优优妈担心他这样下去,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的他,因此,优优每天都会背着书包去上学,但是每次送完作业,妈妈都会给他布置一个小任务,比如说:“收拾好今天的作业,把它们放在最后一排。”
如果孩子在做功课时,家长看到他边写作业边玩手机,“优优妈,你觉得这样下去怎么样?”优优妈不说话,但是沉默。
不管怎样,优优妈知道,孩子现在越来越沉默寡言,对父母的话没有反应,会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而且,这时候的他,没有追求什么理想的目标,对未来没有规划,甚至连自己的打算都不知道,更别提什么上进心了。
孩子产生这样的情况,除了是青春期原因,更多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不够,以至于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有些家长认为,要让孩子在学校里认真读书,不要弄丢掉自己的梦想,不要总是问孩子,分数是怎么来的,要学会把孩子培养成考高分的学霸。
殊不知,高分低能并不能让孩子获得高分,反而会让孩子丧失信心。
因为,高分低能让孩子失去面对人生的勇气。
对于考高分的孩子来说,父母的鼓励是最大的帮助;分数低的孩子,父母的安慰是最大的安慰;分数高低决定了孩子的起点,只要孩子尽了力,无论结果如何,父母都会一如既往地爱孩子。
但这种爱是单向的,如果孩子真的尽了力却总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那么对不起,孩子也不会爱你。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内心已经非常难过了,父母却说:“没关系,下次再努力就行了。”
这样一来,孩子不仅会对学习产生厌倦,还会产生怨恨心理,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父母还老拿成绩说话。
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来说,父母更应该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挖掘自己的长处,帮助孩子弥补短板,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学习能力。
3.以终为始,不断改进
有的孩子,成绩不好,很着急,可能会觉得父母说的话不中听,所以才会特别不喜欢说话。
作为父母,应该将心比心,尽量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孩子好好沟通,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听自己的话。
父母要学会耐心地帮助孩子,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去问孩子成绩,而应该帮助孩子去分析,每次成绩是否进步,名次是前进的动力还是下降的原因。如果退步了,就帮孩子分析原因,制定一个更好的学习计划,争取每一次成绩都有进步。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正确引导,避免越俎代夺。
2、
不能盲目攀比
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有手机,可以相互讨论,相互监督,制定一个更好的学习计划。家长不能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学习机器,盲目地追求成绩,这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 不能让孩子的“品性”为零食
因为成绩优秀的孩子,会养成一种“唯成绩论”的思想,而成绩不好的孩子,在这种思想的感染下,便没有心思再去关注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了。
4、
不能让孩子过于看重成绩
虽然说,孩子的成绩好坏,能够影响到父母的心情,但是,如果不能让孩子品尝到其中的“甜头”,那么,对他们的未来而言,未免也太过于悲观了。
虽说,孩子的成绩好,有赖于家长的教育,但是,只要能够培养孩子的品性,对于未来而言,就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