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不让玩手机就动手打妈妈
家里一户人家的孩子都不听话,孩子爸爸一生气就直接把手机砸了。
因为孩子从小就不给玩手机,所以他爸一生气就会动手打孩子。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大家都不知道,孩子才两三岁,就已经学会“打人”了,经常使用暴力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很暴力。
而孩子长期这样的教育,不仅不会改正,孩子会变得很叛逆,也会对父母越来越反感,觉得父母越来越不喜欢自己。
在家里如果父母不严格管教孩子,孩子会更加“讨厌”父母,认为自己怎么做父母都是错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极度缺乏自信。
家长要狠下心
父母都是疼爱孩子的,舍不得打骂孩子,尤其是孩子犯错误的时候。
面对孩子犯错误,父母应该怎么做?
1. 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犯错误的原因
父母要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犯错误不可怕,但是,要懂得收敛,不能不懂事,不懂事的孩子会变得很“叛逆”。
家长要先弄清原由,“熊孩子”犯错误,应该怎么做?
在孩子做错事之后,家长应该先让孩子明白,自己做错事了,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而不是一味地责罚孩子,孩子犯错了,就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孩子做得不对,就是指责、批评、埋怨。
2. 帮助孩子理解自己
孩子在学习上的基础和能力是有差距的,如果孩子的基础没打好,上课听不懂,就会影响课堂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和掌握。如果家长不重视起来,孩子还是会听不懂。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孩子买各种练习题。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孩子放学之后先休息一会再回家,以此来调整一下孩子在课堂上的效率。
3. 改变孩子的学习习惯
很多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没有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身上,对于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根本没有任何的理解。其实,这也是对于孩子知识点的一种不熟练。
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就会不喜欢上课的话,也就更加的不喜欢去学习了。
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了,在考试的时候,孩子就能够立刻的取得好成绩。
3. 教会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没有学习习惯的孩子,他们不会很快的就能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甚至会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
所以说家长要教会孩子学会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话,就可以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直接的压制住,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能够迅速地提高。
4. 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学习,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愿意去思考,只是一味地依赖父母,而且一遇到困难,他们就想要向父母寻求帮助,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遇到困难是最好的选择,就算孩子只是想着放弃,也不能因此而一蹶不振。
只有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让他们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这样的话孩子的学习成绩才能提升。
所以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鼓励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孩子们知道不懂得真正的解决问题是会产生严重后果的时候,他们就会自发性地去尝试去思考,自己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成长型思维。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更加自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轻易放弃,不会因为自己的困难而受到打击,他们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畏惧困难,敢于直面挑战。
要多给孩子以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不要总是以分数、名次来作为评判孩子的标准,适当地对孩子进行表扬,而是要让孩子懂得管理自己的行为,做自己能够承担的事情,比如自己玩耍、自立、不做唯唯诺诺诺的“差生”,家长也要学会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一些自己可以承担的事情。
1. 不贴标签
标签效应一般是指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后,孩子会不自觉地进行标签效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差生”会不断地被标签所定义,认为他“无可救药”、“无可救药”,从而使他产生自卑心理。
所以家长要注意不要贴标签,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和欣赏,使孩子心理产生一种积极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对于孩子本身的学习情况,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逐步形成自信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多鼓励孩子,让他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 给予赞扬,强化孩子的成长动力
自信心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赞扬能够增强孩子的信心,让孩子在做事时产生正能量,勇敢面对困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