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后有点抑郁,我和老公也不想再那样对待自己。
可是养了孩子后,我们也不能完全放手,毕竟我们生孩子不容易,真的不想让孩子太痛苦,也不想让他受累,我们也不希望生孩子后,自己有一个痛苦的童年。
小时候,看到小朋友有个小伙伴总是拿着芭比娃娃在房间玩,他就觉得很羡慕,觉得自己“也这样”。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有一天他在家,玩具不收拾,玩具玩的乱七八糟的,他就非常生气。
自己的爸爸就去陪他玩,爸爸抱着他在角落里擦,觉得特别开心,又“心甘情愿”的笑起来。
而且,小朋友有了爸爸的陪伴,会很自豪,觉得自己能成为爸爸妈妈那样的人。
在妈妈的心里,爸爸是最理解自己的人,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所以会放心地把玩具放在这个角落里,和小朋友一起玩。
然后呢,她就开始上幼儿园,一直在幼儿园玩。
到了上小学了,有一次她肚子疼,回家想请假不舒服,爸爸就说:“你今天肚子疼,明天不要去上学了吧,我们带你去医院检查吧!”
她被医生“骗”了,当时心里感觉很害怕,但是又不敢说,她害怕医生跟她说她肚子疼,怕疼了之后,肚子疼,然后就不敢请假。
其实她从小就被爸爸骗过,妈妈不想让她上学,所以她一直都很害怕,很抗拒上学。
从“我不想上学”,到“我不去上学”,就是如此简单的道理。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她却不知道呢?
因为,孩子的肚子疼,是因为她不想上学。
也是因为她怕自己上学,她害怕老师说她笨。
实际上,如果我们一味地去斥责孩子,去请教老师,去请教同学,那么孩子只会更加讨厌学校,更加不想去上学。
所以,我们在给孩子开小灶的时候,应该让孩子自己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案例,让孩子知道:
学习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
当你更加了解自己,学习才会更加的努力。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某小孩子非常讨厌学习,对爸爸说:
“我为什么要学习,我讨厌学习,你们都不爱我。”
爸爸的回答却让孩子很伤心:
“你只关心我的成绩,只关心你的感受。”
就连爸爸最喜欢的儿子也被妈妈追问:“你喜欢学习吗?”
因为她讨厌学习,觉得学习很枯燥。
但是爸爸的回答却让儿子觉得:
“我喜欢学习,学习让我快乐。”
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妈妈每一次跟孩子说起学习的时候,都会像是在跟孩子说别的同学家的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总是说:
“学习有什么乐趣?学习是没有用的。”
那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不愿意学习了。
一个不想学习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拒绝学习的父母。
面对孩子不想学习的问题,有的家长既气愤又无奈,却又无奈。
对于孩子不爱学习这件事,家长不能完全杜绝,更不能视而不见,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此,这位妈妈说自己花时间、心思、心思来陪孩子学习的时间,是不可能少的,而且很多时候,孩子也需要父母的陪伴。
四、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的目的
我不建议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因为孩子写作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写作业的习惯,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为什么有些孩子不喜欢写作业?是因为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在干扰自己,从而对写作业产生抗拒。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写作业更加专注呢?我觉得以下三点,是我觉得应该特别重要的。
(1)不要一直坐在孩子旁边
有些家长坐在孩子旁边,一方面会督促孩子写作业,一方面还会因为孩子写作业速度慢而产生各种的矛盾。特别是很多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在旁边不停地指指点点,不停地督促,这会让孩子感觉到有被强迫。
也就是说,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断地督促,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还会让孩子感到反感厌烦,甚至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料。
(2)家长坐在孩子旁边
家长坐在一起,而不是坐在孩子旁边一直盯着孩子写作业,这样孩子的独立性就会降低,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在学习,并没有得到认真对待,因为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家长看到的都是孩子的错误,这样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很差。
如果孩子本身的独立性就比较差,独立性就非常的差,这样的孩子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