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不上学的儿子
11月17日,浙江杭州的范先生向本报记者反映,“我的儿子小范还在上小学,但现在不愿意去学校,整天就知道在沙发上玩手机,不给手机就吵吵闹闹的。让他去学校就炸毛,现在老师反映他上课老走神,不想去学校,在家里不好好写作业,一说他就顶撞家长,说他两句他还跟你吵架,叫他去学校他就离家出走,让老师都头疼。”范先生说。
孩子不愿意去学校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赵先生介绍,他的孩子今年17岁,处于上初中的阶段,由于正处于叛逆期,孩子出现了厌学的情况,孩子回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不出来。赵先生说孩子最近一两个月已经不愿意跟家里人说话,也不愿意跟父母出去,说一句话就表现得很不耐烦,还会用脚踢墙壁。在学校里也是如此,赵先生觉得儿子实在是太叛逆了,说什么也不听。有一次赵先生在给儿子整理房间的时候,因为孩子说自己想休息一下,所以他就把家里人的手机给砸了。还有一次,赵先生在家里和孩子的电脑“谈虎”,孩子对爸爸说:我觉得您能玩我的电脑吗?赵先生的孩子比他学习好很多,赵先生经常会带孩子一起去玩他的电脑游戏。为了避免孩子玩游戏上瘾,赵先生将电脑放在客厅里,告诉他网瘾是孩子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父母的问题,当赵先生拿出电脑,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而不是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当孩子学习时,爸爸要起到榜样作用,一起玩游戏,而不是去看电视或者在孩子面前玩游戏,孩子会受到耳濡目染,以为游戏就是一切,父母就可以代替孩子学习。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会因为父母的影响,渐渐地会习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当然,赵先生和妻子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只有他和妻子一人忙于生意,一人独自在家照顾孩子。赵先生很重视妻子的家庭教育,在他的影响下,孩子也听话懂事,到了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孩子成绩也非常优秀,年级前十名。可是在孩子上了三年级后,却突然成绩下降,而且和同学发生冲突,最后选择辍学在家不肯读书。夫妻俩带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诊断之后,认为孩子是中度抑郁症,开了药吃了几天就好了,没想到孩子不但身体素质变差了,还出现了一些异常。
赵先生介绍,他儿子的学习成绩从前到现在都是班上前十名,最近一个月,孩子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在家里总是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也不好好吃饭,赵先生夫妻俩除了日常工作之外,是个急性子,脾气还特别的不好。孩子爸爸是个急性子,有一次因为孩子爸爸说孩子的成绩,结果儿子就突然开始发脾气,家里人都不敢跟孩子说话了。
赵先生夫妻俩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的苦恼,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这样,而他们夫妻俩也非常的着急,所以当孩子成绩下滑的时候,夫妻俩就开始变得特别的焦虑。一开始夫妻俩是从学习方面去了解,比如说孩子的英语是怎么才能学好的,是怎么学习的等等。而且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夫妻俩也非常着急,特别的担心孩子的成绩下滑,所以在看到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非常的焦虑,但是却没有办法去知道是不是孩子的成绩下降了。
刚开始的时候,赵先生和妻子非常的着急,觉得如果不能帮助孩子,那么孩子以后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掉。然而在后面的日子里,赵先生对孩子的情况慢慢的去了解的时候,发现孩子的成绩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影响而有所下降。他们认为就是一个做样子而已,其实也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他们当然是在看到孩子的成绩下降后,就开始改变。
后来赵先生在和妻子的沟通中发现,孩子其实在班级里排名前十名,他们也都是以这个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准。但是孩子并没有和他们当中的班主任评语,只是经常当着全班的面说:“孩子来上课了,我要提醒他注意坐好,因为我家孩子坐好了,其他孩子才能够坐好,其他孩子也才会更加注意他的学习成绩”。当赵先生把这个看似“倒数第一”的方法,转给孩子之后,发现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很轻松的,也很有利于他的自信心培养。
孩子“倒数第一”,并非是不聪明,而是父母没有用对方法
美国儿科医生威廉·杰姆斯和马克·李丹是众多的儿科医生中最早发现的儿童发育行为问题。他们经过研究后发现,父母的不当行为对孩子有不同的影响。孩子通过观察、模仿学习,来理解和模仿学习了许多种行为,但是许多家长却以他们的年龄感到不足为。
在一些父母的眼中,他们的孩子总是“只有学习好,才是好孩子”。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会被贴标签,因此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
实际上,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并非是孩子只学得学得快、学得好,就一定会学习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